此刻,李武與朱高熾已至右衛營門前,李武眼尖,認出那幾人是右衛營指揮僉事薛斌及三名蒙古百戶。
這三位蒙古百戶隸屬于德立索兒千戶麾下,今日不知何故未參加比試。
待薛斌等人與朱高熾等人行禮完畢,薛斌招手示意李武稍作交流。
李武眉頭微蹙,隨薛斌走到一旁。
薛斌笑著開口:“李百戶,后天就是百戶以上級別的議事,不知有何計劃?”
李武疑惑地望著薛斌。
隨即聽見薛斌說道:“我覺得時候差不多了,該讓阿魯帖木兒知道,護衛軍里誰才是真正的主事者。”
李武心頭一震,如遭雷擊。
原來薛斌竟是同伙。
……
薛斌和阿魯帖木兒并非一路人。
他們在北元時期,不是同屬一個陣營嗎?
下一瞬間,李武苦笑著搖搖頭,心里滿是無奈。
北元都被消滅了,即使曾同屬一伙,如今降了大明,又有什么必要再齊心協力呢?一旦融入大明,若他們還妄圖抱團,那無異于自尋死路。
不僅如此,這些投降的將領必須各自尋找勢力投靠,否則絕不會有好日子過。
也不能擺出一副清高的姿態,只要有人表現得孤傲清高,后果便顯而易見——會被所有人懷疑、孤立,最終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李武看著薛斌平靜的面容,心中的不安逐漸消散,仿佛這一刻才徹底看清了軍營里隱藏的復雜關系。
這樣的布局才合乎情理。
簡單思考一下,早在朱棣打算利用滿編制蒙古士兵時,就已考慮到了薛斌。
薛斌與阿魯帖木兒原本就是同一陣營,這些蒙古士兵見到后自然會歸附,這幾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要是朱棣手里沒有薛斌這張王牌,他可能就會解散這些蒙古士兵,根本不會想著保留他們的建制。
然而令朱棣始料未及的是,朝廷竟然派來了阿魯帖木兒,而且阿魯帖木兒背后還有藍玉撐腰。
阿魯帖木兒的聲望高于薛斌,兩人同樣都在拉攏舊部,但顯然薛斌無法與阿魯帖木兒抗衡。
朱棣絕不可能容忍自己招降來的部下在自己的護衛軍中另有所屬,于是迅速安排譚淵、李武等人進入軍營。
這樣一來,李武這些漢人作為第三方力量介入,一方面能與薛斌相互支援,試圖削弱并架空阿魯帖木兒;另一方面,李武他們與薛斌形成兩派,彼此牽制。
這種布局相當有趣,李武心想。
難怪之前就覺得譚淵的身份有些奇怪,僅憑漢人的身份,在這個以蒙古人為主的軍營里,譚淵根本無法與阿魯帖木兒相提并論。
李武之前卻沒有立刻想通這一點。
李武朝軍營的方向瞥了一眼,不禁感慨,自己確實太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