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
顧明冷冷地瞥了李武一眼,隨即嘴角浮現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
這“習慣”
二字說來容易,實際上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當初李武和張武是如何適應馬背生活的,顧明看得一清二楚。
沒有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能承受巨大的痛苦。
隨后眾人繼續趕路,經過廣寧衛、衛、沈陽衛,直奔鐵嶺衛。
越往北走,天氣愈發寒冷,人煙也越來越稀少。
到達鐵嶺衛后,周圍幾乎只剩下駐軍的村落和邊防堡壘,普通百姓極少見到,只有少數大膽的商人往來。
這里的士兵比起南方的衛所,顯得更為肅穆沉穩,少了些輕佻之氣。
踏入鐵嶺城后,薛祿幾人如釋重負,長舒一口氣。
李武一路未曾減緩速度,所有人都咬牙堅持,顧明對此暗暗點頭。
這才是大明軍人該有的樣子,無論多么艱難困苦都能承受。
李武領著眾人找到一家客棧,稍作整理后,他見天色尚早,便離開客棧在城內隨意游蕩。
隨著他在城里晃悠的時間增加,他對這座邊鎮的了解也愈發深入。
這里才是真正的邊境城鎮啊。
李武清楚地知道大明目前的邊防布局:從東到西,鐵嶺衛、全寧衛以及宣府這條線直接面對北方的蒙古威脅。
全寧衛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地處后世赤峰市一帶,設立才一年,由指揮使捏怯來率領部下駐守。
然而不久后,失烈門襲擊并殺害了捏怯來,導致部眾四散,被朵顏等部吞并。
這樣的結果讓全寧衛顯得徒勞無功。
全寧衛與鐵嶺衛相似,北邊皆為泰寧衛首領阿扎失里的領地。
一旦阿扎失里反叛,便可輕易攻入全寧,占據高州,繼而南下威脅北平;若選擇固守,則能孤立于遼東。
因此,若阿扎失里起事,朝廷絕不會坐視不理,出兵在所難免。
李武邊走邊思忖著這些問題。
全寧衛隸屬大寧都司,如今更名為北平行都司,成為寧王的封地。
但那位后世赫赫有名的寧王以及遼東的遼王尚未就藩,或許是因為此地局勢混亂不堪。
想到這里,李武心中一震。
他似乎感受到朱元璋對子女深沉的關愛,在給予厚望的同時,努力確保他們平安。
這位老者似乎打算先穩固此處局面,再讓兒子們前來鎮守。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