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必須先前往小嶺莊,將陣亡將士的骨灰與撫恤金親手交給他們的家屬。
他的部下多來自小嶺莊,眾人同路而行,加之陣亡者皆為熟識之人,一路上氣氛難免沉重。
李武心中忐忑難安,腦海中不由自主浮現出父親歸鄉時的模樣。
那一天,張玉清悲痛欲絕,仿若將自己的半條性命一同送入黃泉。
思緒纏繞間,抵達小嶺莊時,李武的步伐竟也變得遲緩。
但終究他咬緊牙關,不動聲色地邁入村中。
李武帶著薛祿等人逐一走訪,第一戶迎來的是一位年僅十八歲的少年,他在戰場勇猛無比,卻因失散未能跟上隊伍。
這家的老母親掩面抽泣,極力抑制淚水,卻愈發顯得哀傷。
李武默然無語,深深吸了一口氣。
薛祿遞上骨灰盒與撫恤金后,略作寬慰便陷入沉默,畢竟外人無法真正體會這份痛楚。
接著,他們繼續前行,第二戶、第三戶……直至第五戶。
第五戶的主人是一位三十出頭的壯漢,他曾多次斬敵立功,卻終因體力耗盡,未能得救而英勇殉職。
那個少年才十五歲,未來將成為李武的同伴,一同再次奔赴戰場,經歷生死考驗。
就在李武準備離開這家的時候,少年沖了出來,仰起頭,含著淚問李武:
“我父親在戰場上是否害怕過?”
李武搖搖頭,認真地回答:“不曾。
你父親英勇無比,不少敵人都因他而退卻。”
“我就知道,我父親跟我說過,當了兵就不再懼怕死亡。”
少年驕傲地說著,眼淚卻不停地涌出,他使勁擦掉,似乎想抹去悲傷。
“我聽人說你是百戶,以后我也想跟著你當兵,我只是想告訴你,我也無所畏懼。”
“你叫什么名字?”
李武問他。
“曹小滿。”
“我相信你。”
話音剛落,李武轉身先行出了院子。
此刻的小嶺莊隨著軍中年輕人的歸來漸漸熱鬧起來,但這種熱鬧里夾雜著幾分悲涼。
李武嘆了口氣,環視四周。
這世上到底有多少這樣的村落,為了大明,為了我們的民族,流盡了祖輩的鮮血,然而這個世界對他們又有幾分公平?
大明初年還算不錯,越到后來越艱難,甚至到了后期,許多百戶把那些毫無希望翻身的軍戶當作自家私奴隨意使喚。
這對軍戶來說是多么不公平啊。
再看看那些世襲的八旗兵士,待遇又是多么優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