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們傳遞的消息,我認為值得相信。”
朱棣邊點頭邊鼓勵李武繼續分析。
李武接著說道:“近年來阿扎失里勢力迅速膨脹,朵顏和福余兩部幾乎成了他的附庸。
我不認為朵顏毫無異心。
之前我在白城時曾與脫魯忽察兒有所接觸,可以看出他對阿扎失里的牧場十分覬覦。
因此,阿扎失里若遭受重創,對他們而言并非壞事。”
“至于阿魯臺,此人野心勃勃,但由于實力不足,發展遲緩。
他一直渴望得到我們大明的支持,以使自己的部族擺脫‘蒙古’之名。
這次事件對他來說是一個機會,所以他想借此接近我們大明,這完全可以理解。
而且這次二人并非同時到來,而是先后見面,彼此還頗感驚訝。
綜合這些跡象,我認為他們帶來的消息應屬實。”
李武最后補充道:“阿扎失里很可能在黑山嶺設下埋伏,等待我們前往。”
朱棣陷入深思。
李武沉默著,他知道這類事務關系到全軍的戰略部署,必須謹慎對待,一旦誤判,后果不堪設想。
朱棣此番出征僅是監軍,整個軍隊的調度并非他一人能夠決定。
若他將這個消息與傅友德商議,朱棣勢必要承擔極大風險。
但朱棣生性并不畏縮。
他瞥了幾眼李武,眼中漸漸堅毅:“我相信你的判斷,我現在就去找傅帥商議,若是真的能重創阿扎失里,我必定再給你記下一功。”
話音未落,朱棣已起身朝外走去,動作干脆利落。
李武隨后跟出。
臨走前,朱棣還叮囑李武路上小心,然后徑直向傅友德的主營而去。
李武目送朱棣遠去,緩緩收回視線,招呼張武等人一同返回。
接下來的事情,已經超出了他這個小小千戶的能力范圍。
如何制定作戰計劃,輪不到他插手,只需靜待通知即可。
回至前軍駐地后,李武剛踏入帳篷,朱高煦便興沖沖地迎上來,追問何時開戰。
朱高煦久居草原,飽受風霜卻未曾參與戰事,早已按捺不住焦急,得知即將交戰,怎會平靜得下?
然而李武也無法確定具體時間。
于是沒好氣地回了一句:“你怎么知道阿魯臺二人所說屬實?萬一這是個圈套呢?到時候你能承擔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