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現在還未意識到,身為朱標派系的軍事領袖,藍玉或許認為憑借功勞自滿即可安然應對藩王勢力。
可惜朱標英年早逝。
思緒間,只聽譚淵語氣溫和卻意味深長地說:
“你手下有個叫胡長勇的還在鬧騰?你有何打算?”
胡長勇在旗中僅次于李武的父親,甚至曾不服李武的父親,性格頗為高傲,最近李武匯報工作時,他一直稱李武為“小屁孩”
,讓李武頗為不滿。
但如今的李武已非昔日吳下阿蒙,過去他經歷不多,而現在則完全不同,他認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胡長勇不會給自己制造太多困擾。
因此,李武毫不猶豫地道:“譚大人有何吩咐?”
卻不料話音剛落,譚淵眉頭微蹙。
他盯著李武,沉默良久后重新開口。
譚淵與李武的父親交情頗深,他對李武并非冷眼旁觀,只是軍中威信無法依靠他人施舍,即便今日可將胡長勇調走,明日還有張長勇、李長勇接踵而至。
若李武自身無能,終將無人相助。
譚淵言辭愈發凝重,其中暗含對李武的責備之意,毫不掩飾。
“倘若出征之前你仍未贏得眾人之心,縱使辜負你父期望,這總旗之位我也必將交付于更有能力者。
總旗統率的軍隊絕不可如散沙般踏入戰場。”
李武聞言一驚,隨即意識到先前譚淵的詢問意在試探。
他不愿不明不白地失去職位,急忙認真陳述自己的計劃:“譚大人無需調動胡長勇,我欲以其為例,警示眾人。”
“如何行事?”
“先剝奪其職權,再磨礪其意志。”
“胡長勇久經沙場,在你部下中亦頗具威望,你可曾思慮周詳?”
譚淵目光炯炯地看著李武。
李武坦然迎視,良久之后,譚淵才移開視線。”好,我就拭目以待你的表現。”
……
三日后,歸營的命令已然下達,北平城頓時籠罩在一種緊張的氛圍之中。
張玉清等人未曾料到命令如此迅速,聽聞之后各自沉默地注視著李武,不知該說些什么。
畢竟軍戶的命運便是上戰場,多言無益。
李武本想寬慰幾句,卻意識到言語難以安撫,只能無奈一笑,轉身步入庭院整理思緒。
盡管他早已做好心理準備,但當真正面對歸營時,內心依舊泛起波瀾。
作為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人,他雖不至于畏懼戰場,卻難掩內心的不安——既害怕死亡,又期待戰場上的輝煌。
張玉清望著李武的背影,默默幫他收拾行裝,而二賢則帶著孩子們靜靜觀察著李武的一舉一動,心中各懷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