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就這樣廢棄,實在有些可惜;但若派兵駐守,正如你先前所言,人數少了難以發揮作用,人數多了又會消耗太多糧草,你覺得該如何處置?”
李武聞言有些驚訝,不過很快便冷靜下來。
想來也是,這并非單純的軍務問題,而是朱棣頭一次向他咨詢此類事宜,這無疑表明此前他在朱棣面前展現的一些見解得到了認可。
李武自然不愿只做一名只會沖鋒陷陣的普通將領。
因此,面對這一問題,李武認真思考起來。
朱棣并不催促,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啜飲。
隨著思緒不斷深入,李武最終認定,讓漢人駐守白城弊大于利,這是他根據當前形勢得出的結論。
至于后世網絡上熱議的各種策略,例如開放貿易特區或推行羊毛政策之類的想法,在李武看來不過是天馬行空的幻想罷了。
畢竟,讓游牧民族安心放牧、用羊毛換大明糧食的做法根本不可行。
大明是農業大國,糧食才是根基所在,民以食為天,在這個糧食供應緊張的時代,糧食的價值遠超金錢。
再說,明朝初期雖然倡導休養生息,但由于連年戰事不斷,邊疆軍隊大規模開墾荒地的現象屢見不鮮,這就足以說明國內需求尚且無法滿足,更別提拿糧食去做對外貿易了。
更何況,許多土地掌握在眾多士紳手中,一旦發生自然災害或其他變故導致糧價崩潰,即便有錢也無法買到糧食,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絕非任何執政者所能承受。
只有官倉充實,貨幣才有意義;只有五谷豐登,國家才能稱得上富裕。
所以,這些不切實際的提議萬萬不能采納,除非將來能擴大大明的基本盤,否則現階段只能按照現有狀況尋找解決之道。
正在沉思之際,李武忽然想起朵顏三衛,頓時眼睛亮了起來,隨后說道:“既然殿下垂詢,那卑職就冒昧提出自己的看法。”
朱棣再次點頭示意。
李武續道:“眼下全寧衛周邊并無部落,可將阿扎失里部的俘虜收編,在全寧衛附近重建泰寧衛。
朵顏與福余二衛對白城牧場垂涎已久,便讓他們南遷,將該地牧場所歸己有。
這樣一來,三衛聚集于此,必生內斗。
況且大寧、遼東及咱們北平均駐有重兵,嚴陣以待,絕不會讓三衛壯大,獨占此地。
同時,為了這片土地,他們不得不替咱們抵御更北方的部落。”
李武稍作停頓:“至于更長遠的策略,殿下無需憂心,相信朝中諸位定有妙策,逐步將三衛同化。”
隨著李武話語落下,朱棣陷入了沉思。
許久之后,朱棣眼中光芒漸盛,顯見李武之言給了他不少啟發。
朱棣含笑說道:“召你前來,果然未錯。”
“殿下過譽了。”
“好了,不必拘禮,還有何事?若無,便可退下,讓我思忖如何落筆。”
朱棣擺手示意離開。
李武心中無奈,朱棣用人時靠前,不用時則甩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