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的是誰啊?”
李武好奇地追問。
這時,二賢插嘴告狀:“哥哥,你不知道,在你不在的時候,三勇簡直玩得忘了形,都是我們這些護衛(wèi)軍子弟,有時甚至一天都不回家。”
這其實很正常,年輕人都處于精力充沛的年紀,不消耗掉這些能量反而容易惹麻煩。
不過李武聽二賢這么一說,反倒更感興趣了。
“都有誰?”
李武問。
“譚忠、王通他們幾個。”
李武認識譚忠和王通,譚忠是譚淵的兒子,王通則是王真的兒子,也是王娟的弟弟。
再過幾年,這些人就會成為靖難的重要力量。
李武沉吟片刻,點點頭說道:“待會兒你牽一匹馬走吧。
騎馬雖好,但也得當心些,別太粗暴,尤其別拿膝蓋頂馬肚子。”
“這個道理我懂。”
見狀,李武笑了笑,“改天我叫曹小滿送一匹馬來,留在這兒給你用。”
“真有這事?”
老三的眼睛亮了起來。
李武點頭表示肯定。
身為千戶且是騎兵指揮官,為家里添置一匹馬并非難事,盡管可能有些波折,但對他而言并不算麻煩。
聽到這里,二賢不高興了:“哥哥,你就這樣縱著他,還要給他馬?”
李武擺擺手安撫二賢,并解釋說:“年輕人總需要幾個交心的朋友,何必斤斤計較呢。”
聽到這話,老三挑釁般朝二賢揚起下巴。
氣惱的二賢轉過身不再理睬他們兩人。
飯后,看著匆匆離去的老三,李武搖搖頭嘆息。
這孩子漸漸長大了,是時候給他找份差事了。
老三的情況不同于譚忠或王通,別人憑借父親的爵位就能世襲,而老三的父親只是個總旗,這職位早就被李武繼承了。
李武靠自己打拼得來的功績自然要留給下一代,除非李武沒有兒子或者英年早逝。
因此,老三的前程還得靠他自己努力爭取,否則與朋友之間難免產生差距。
稍作休憩后,李武便徑直來到演武場。
隨著這些少年逐漸成熟,李武也不愿停滯不前,于是活動一番筋骨,拿起武器開始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