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二年夏至,紫禁城的琉璃瓦在驕陽下泛著金紅光芒。
長壽宮內(nèi),趙妤的分娩聲終于化作嬰兒的啼哭,當(dāng)穩(wěn)婆抱著襁褓走出時,明黃襁褓上繡著的纏枝蓮紋被初陽鍍上金邊。
朱高熾攥著玉扳指,聽見“母女平安”四字時,竟下意識拍了拍隨侍太監(jiān)的肩膀——這位年近四十的帝王,在丘縣老嫗抱著餓死的孫兒跪在馬前的情景。夏元吉在旁展開戶籍冊,朱紅批注觸目驚心:“萊蕪、章丘兩縣,因戰(zhàn)亂饑荒亡故一千七百三十二人。”
”押下去,午時問斬。”皇帝的聲音沒有波瀾,帳外突然傳來兵刃碰撞聲——那是京營士兵在分發(fā)”只誅首惡”的安民榜。
當(dāng)靳榮被拖出帳時,遠(yuǎn)處傳來更夫敲過卯時的梆子聲,與德州百姓開啟商鋪的吱呀聲交織,恰似這場平叛戰(zhàn)爭中,王法與民生的雙重節(jié)奏。
而在百里之外的泰安州,漢王朱高煦的帥帳內(nèi),牛油燭火將輿圖上的山東半島照得通明。長子朱瞻坦的聲音帶著哭腔:“爹,北路軍全沒了!白云湖一戰(zhàn),七員大將都被斬了!”他指著輿圖上章丘縣的紅點,那里代表著一萬一千降兵,如今正被朝廷大軍整編。朱高煦的指尖劃過泰安到濟南的虛線,指甲在”平陰縣”三字上掐出白痕——他那位皇帝哥哥,此刻正率兩萬精兵駐扎在那里,像根楔子釘進(jìn)叛軍的退路。
”南下!”次子朱瞻圻突然拔劍出鞘,劍鋒挑動帳幔,”當(dāng)年皇爺爺從北京打到南京,我們也可以!”他指向運河線,”只要拿下淮安,截斷漕運,南京必亂!”帳內(nèi)的叛將們低聲附和,甲葉摩擦聲中透著孤注一擲的瘋狂。朱高煦卻盯著輿圖上的”徐州”標(biāo)記,想起永樂朝鎮(zhèn)守徐州的老將——那些曾隨父親靖難的舊部,如今會為他開城門嗎?
”住口!”朱高煦突然拍案,酒盞中的烈酒濺在”靖難”二字上,”當(dāng)年你皇爺爺有燕王府舊部,有寧王的朵顏三衛(wèi)!我們有什么?”他指向帳外,”濟南的五萬大軍,平陰的十二萬王師,還有……張輔的神機營隨時可能從南下的路上折返回師!”
話音未落,斥候突然闖入,汗?jié)竦奶綀笊蠈懼骸俺⒁焉饷饨当覍伲瑵习傩蘸勈硥貪{以迎王師。”
朱高熾站在平陰縣的山丘上,朱瞻墡捧著最新的軍報跪在身后,青衿上還沾著德州驛站的塵土:“父皇,泰安叛軍軍心浮動,有小校連夜來降。”
皇帝接過密報,看見降兵供述”漢王每日酗酒,朱瞻圻欲南逃”。此刻的黃河,恰如他手中的棋局,必須在叛軍南渡前收網(wǎng)。
”傳旨,”朱高熾的聲音被河風(fēng)吹得飄散,”令朱勇從濟南南下,薛祿從德州西進(jìn),朕率主力直搗泰安。”他指向輿圖上的泰山主峰,”記住,只圍不攻,讓叛軍看看朝廷的糧草輜重。”
夕陽將黃河染成血色,京營的炊事兵們正在埋鍋造飯,炊煙與叛軍營地的狼煙在天際交織,形成鮮明的對比——這邊是熱氣騰騰的粟米飯,那邊是啃了三天的麥麩餅。
泰安州的叛軍營地里,朱瞻圻終于按捺不住。他集結(jié)三千死士,試圖趁夜突破平陰防線,卻在踏出營門時撞上明軍的”虎蹲炮”陣列。當(dāng)?shù)谝话l(fā)炮彈在陣前炸開時,叛兵們看見炮身刻著”洪熙二年工部造”的字樣,比永樂朝的火器更顯精良。朱瞻圻的馬刀剛舉起,就被流彈擊中手腕,鮮血濺在”靖難”的令旗上,將猩紅的字跡暈染成更深的暗色。
”父汗!我們投降吧!”朱瞻坦跪在朱高煦面前,額頭磕著帳內(nèi)的黃土。
漢王盯著酒盞中自己的倒影,花白的胡須在燭光下微微顫抖。他想起永樂二十一年那次覲見,父親朱棣指著他的鼻子罵”你想學(xué)李世民嗎”,如今看來,自己終究成不了李世民,甚至連父親的十分之一都不及。
但這位漢王同樣不甘心就此罷休,在他看來,與自己的兄長徹徹底底一較高下,才是一個真男人應(yīng)該做的事情,才是太宗骨肉應(yīng)該做的事情。
他身邊的兩個兒子,漢世子朱瞻坦和庶長子朱瞻圻同樣眼神中閃爍著不甘的光芒,他們也想跟著父親再大膽嘗試一次,他們一個想做太子,一個想做父親答應(yīng)的新一任漢王。
幾人的野心,就這樣在大帳內(nèi)不斷交織匯聚。
此刻的德州城,夏元吉正在核對平叛開銷。算珠聲中,他發(fā)現(xiàn)實際用度比預(yù)估少了三成——正是”只誅首惡”的政策減少了戰(zhàn)斗損耗。
而在紫禁城的永壽宮,惠妃正抱著小公主望向泰山的方向,女嬰的小手抓著繡有”和雅”二字的襁褓,窗外的蟬鳴突然變得清亮,恰似這場平定叛亂的尾聲,在盛夏的驕陽里,為洪熙朝奏響了短暫卻有力的安寧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