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可知,濟南城外白骨已堆成小丘?”他聲音低沉,展開袖中密報,字跡間暈染的血漬觸目驚心,”白云湖一戰(zhàn),漢王麾下精銳折損萬余,如今已是強弩之末。”
韋雪清望著案上冷透的茶湯,青瓷盞底沉著去年秋日采的桂花,香氣早已消散。
”楊大人不必多言。”她的聲音輕得像飄在梁間的蛛絲,卻透著幾分決然,”我們這一脈,早已把命系在刀尖上。謀反之事,本就沒有回頭路。”
楊士奇卻不慌不忙,從袖中取出謄抄的《廢黜漢王詔》。明黃卷軸展開,朱紅御印在日光下刺得人睜不開眼。
他蒼老的手指點著詔書,語氣懇切:“今上仁厚,愿留王爺一命,只削藩為庶人。王妃若執(zhí)意頑抗,不僅漢王性命難保,府上老幼婦孺……”
涼亭陷入死寂,唯有韋雪清佛珠轉(zhuǎn)動的聲響。半個時辰過去,日光漸漸西斜,她忽然起身,將案前殘燭掐滅,青瓷燭臺墜地的脆響驚飛了梁間的燕子,也震碎了最后的猶豫。
”我答應。”她的聲音不再顫抖,卻帶著一種釋然的蒼涼。
漢王府女眷出降的消息,如同一陣旋風,迅速傳遍齊魯大地。朱紅繡簾的馬車駛?cè)朊鬈姶鬆I時,朱高熾正俯身審視沙盤,謀劃著最后的圍剿。聽聞此訊,他撫掌大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當即下令從戶部支取千兩白銀,命禮部連夜趕制《勸降榜文》。
不出三日,前線豎起數(shù)丈高的望樓。叛軍女眷們身著素衣,披麻戴孝,在樓頭哭喊著親人的名字。
”二郎!你爹去年摔斷腿,還是你娘背著去的醫(yī)館!”
”爹!祖母臨終前還在想你……”帶著鄉(xiāng)音的哭喊,混著嗚咽的胡笳聲,在深夜的軍營里回蕩,如同一把把軟刀,剜著叛軍將士的心。
更致命的是轅門外新立的懸賞榜。明黃緞子上,朱砂寫就的”生擒漢王賞銀萬兩,封歸義侯”幾個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個字都像燒紅的烙鐵,灼得人眼眶生疼。朱高煦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來自親衛(wèi)們灼熱又復雜的目光。往日里忠心耿耿的統(tǒng)領,如今擦拭佩刀的頻率格外高;曾為他擋過流矢的親信,盯著他腰間玉帶扣的眼神,竟與市集上討價還價的商賈無異。
若不是朱瞻圻與朱瞻坦兄弟二人日夜輪值,兵器不離身,只怕某個月黑風高夜,便會有人帶著朱高煦去換取那金燦燦的侯位。每當夜風掠過營帳,朱高煦聽著遠處傳來的哭號,恍惚間總會想起韋雪清最愛唱的小調(diào)。曾經(jīng)溫柔婉轉(zhuǎn)的歌聲,此刻卻化作利刃,一下下剜著他千瘡百孔的心。而他明白,屬于自己的末路,已然近在咫尺。
洪熙二年六月十九日的齊眉山坳,濃稠的霧靄如同一張密不透風的灰網(wǎng),將天地籠罩其中。露水順著枯黃的草葉悄然滑落,在朱高煦布滿裂痕的靴面上暈開深色痕跡,仿佛是命運滴落的淚漬。營帳內(nèi)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死寂,油燈的火苗在穿堂風中搖曳不定,將父子三人的身影投射在帳幕上,恍若三只困獸的剪影。
”爹!咱們完了!”朱瞻坦突然癱倒在地,鎧甲與碎石相撞發(fā)出刺耳的聲響,驚飛了梁間棲息的寒鴉。
他的聲音帶著哭腔,近乎絕望地嘶吼道:“營外的士卒今早全跑光了!如今只剩三十幾個老弱殘兵,連刀都拿不穩(wěn)!”淚水混著臉上的血污,在他的臉頰上劃出一道道溝壑,”兒子不要做什么太子了,兒子只想跟您一起活下去,哪怕做個平民百姓……”
朱瞻圻倚著銹跡斑斑的斷戟,曾經(jīng)飛揚跋扈的眉角如今掛滿灰敗與疲憊。他望著父親身上那件染血的披風——那曾是靖難戰(zhàn)場上最耀眼的戰(zhàn)旗,象征著榮耀與英勇,如今卻沾滿泥污、汗?jié)n與無數(shù)場敗仗的屈辱。
晨霧如幽靈般漫進帳中,將三人的身影漸漸揉成模糊的輪廓,恰似他們那早已破碎、搖搖欲墜的帝王夢。
當,只留下”漢王之亂”四個字,在民間的說書聲里,在文人的筆墨間,化作一聲沉重的嘆息,供后人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