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暖閣的燭火被夜風(fēng)吹得明明滅滅,將帳頂?shù)慕瘕埣y樣映得忽暗忽亮。朱高熾猛地從噩夢中彈坐起來,胸口劇烈起伏,冷汗浸透了貼身的寢衣,連外層的錦被都洇出一片深色的濕痕。“啊——趙妤……救我——”他的驚呼聲帶著未褪的恐懼,像被無形的手扼住了喉嚨,在寂靜的深夜里顯得格外刺耳。
枕邊的趙惠妃被驚醒,散亂的發(fā)絲貼在臉頰上,睡眼惺忪間,一眼就瞥見皇帝慘白如紙的臉色和顫抖的指尖。她心頭一緊,慌忙湊上前,伸出微涼的手輕輕撫上他的后背,掌心的溫度一點點熨帖著他緊繃的肌肉:“陛下,陛下醒醒,是噩夢,臣妾在呢。”
守在外間的兩個小宮女聞聲進來,端著溫水跪在榻前,瓷碗邊緣還帶著炭盆的余溫。趙妤接過碗,用銀匙舀起溫水,小心翼翼地送到皇帝唇邊。溫水滑過喉嚨,朱高熾嗆咳了兩聲,喉間的干澀漸漸緩解,眼神終于從混沌中掙脫出來,一點點聚焦在眼前的寵妃臉上。
“嬌嬌……”他輕聲喚著趙妤的小名,聲音里帶著從未有過的脆弱,連尾音都微微發(fā)顫。往日里威嚴的天子氣度蕩然無存,此刻的他,更像個被嚇壞的孩子。“我夢見也先了……他騎在那匹雪白雪白的戰(zhàn)馬上,手里揮的不是馬鞭,是一串……一串用咱們百姓的顱骨串成的項鏈。”
趙妤的指尖猛地一顫,銀匙在碗沿磕出輕響。她強壓下心頭的寒意,往皇帝懷里縮了縮,柔聲道:“陛下別怕,只是噩夢罷了。那些瓦剌賊人,怎敢如此放肆?”
“是真的……”朱高熾的聲音發(fā)緊,指節(jié)因用力而泛白,深深掐進了趙妤的手臂,“那些頭骨的眼窩里還在淌血,一滴一滴落在我的龍袍上,紅得像火燒……遠處大同的城墻塌了,嘩啦啦地往下掉磚,流民像黑壓壓的潮水一樣涌過來,每個人都伸著手朝我喊‘陛下救命’,可我……我站在城樓上,連動都動不了……”他說著,聲音漸漸哽咽,竟罕見地沒用“朕”,只反復(fù)說著“我”,仿佛卸下了天子的鎧甲,露出了藏在深處的、凡人的恐懼。
他忽然緊緊抓住趙妤的手,力道大得幾乎要捏碎她的骨頭。皇帝的手掌因常年批閱奏折而生了薄繭,又因體態(tài)豐腴而微微浮腫,此刻卻像鐵鉗般箍著她,仿佛要抓住這無邊黑暗里唯一的光。“嬌嬌,你說……太祖爺那時,有徐達持劍定中原,有藍玉飲馬捕魚兒海,將星如云,蒙古人聞風(fēng)喪膽;太宗爺更不必說,五征漠北,親率鐵騎踏遍草原,何等威風(fēng)。可朕呢?”他的聲音卡在喉嚨里,目光投向窗外,夜色濃得像化不開的墨,“朕手里,有誰?”
趙妤將頭靠在他的肩頭,發(fā)絲蹭過他的脖頸,帶著淡淡的蘭花香。她不懂那些朝堂紛爭,只能輕輕拍著他的手背,聽他扳著手指,一個個細數(shù)朝中的將領(lǐng):“英國公張輔是老了,去年冬天在雪地里摔了一跤,現(xiàn)在連馬都騎不穩(wěn),咳起來整夜睡不著;成國公朱勇倒是勇猛,黑水河那一仗打得不錯,可他只善奔襲,讓他帶一隊騎兵沖殺還行,要統(tǒng)籌全局、指揮數(shù)十萬大軍……終究還是差了點;鄧愈的孫子鄧恒,那個年輕人倒是機靈,火器用得精,在黑水河設(shè)伏那一手很漂亮,可他才二十出頭,鎮(zhèn)得住九邊那些桀驁的老將嗎?那些從永樂朝就守在邊關(guān)的老卒,誰會服一個乳臭未干的小子?”
他數(shù)著數(shù)著,聲音越來越低,最后幾乎細不可聞。永樂朝的那些名字,像褪色的畫卷在眼前閃過:張玉戰(zhàn)死東昌時,血染征袍;朱能病逝于軍中,馬革裹尸還;薛祿在草原上追敵三日三夜,渴飲雪水……那些曾在漠北草原上飲馬、在朔風(fēng)里射雕的漢子,如今大多已化作皇陵前的石人石馬,要么病逝在任上,要么告老還鄉(xiāng)后撒手人寰,剩下的幾個,也早已是鬢發(fā)蒼蒼,連拉開強弓都費勁了。
暖閣里靜得只剩下皇帝沉重的呼吸聲,燭火跳動著,將他的影子投在墻上,忽大忽小,像個孤獨的困獸。趙妤默默地替他掖了掖被角,忽然聽見他低聲說:“要是太宗爺還在就好了……”
這句話輕得像嘆息,卻重重地砸在寂靜的夜里。窗外的風(fēng)卷著雪粒,打在窗欞上沙沙作響,像是在應(yīng)和著他的悵然。決戰(zhàn)的調(diào)令已經(jīng)發(fā)往九邊,糧草正一車車往北運,國庫的銀錠也一箱箱搬到了兵部,整個大明都在為開春的大戰(zhàn)全速運轉(zhuǎn)。可這位坐在龍椅上的最高統(tǒng)治者,卻在這深夜的噩夢里,被對未來的恐懼緊緊攫住,動彈不得。
趙惠妃輕輕抽出被攥得發(fā)麻的手,指尖還殘留著皇帝掌心的汗?jié)瘛KD(zhuǎn)而將一只手搭在皇帝寬厚的后背上,慢慢摩挲著,另一只手則探進錦被,輕輕按在他圓鼓鼓的胸口,掌心的溫度透過寢衣滲進去,帶著安撫的暖意。
朱高熾的呼吸漸漸平穩(wěn)下來,喉間的喘息聲越來越輕。趙惠妃這才柔聲道:“陛下,難道忘了先帝永樂爺?shù)暮檬O嗎?”
皇帝猛地一頓,渾濁的眼睛里閃過一絲光亮,他側(cè)過頭,示意她繼續(xù)說下去。
趙惠妃的眼神頓時亮了起來,像落了星光:“太子爺仁、明、武、智、忠、信六德俱全。當(dāng)年跟著先帝爺在漠北親見過血,箭術(shù)能百步穿楊,連火器營的新式燧發(fā)槍都能玩得轉(zhuǎn)。再說他是儲君,那些老將再桀驁,難道敢不服太子的號令?”
見朱高熾沉默著捻著胡須,她索性湊近他耳邊,聲音壓得像呢喃:“陛下有十一個兒子,可太子的位子……終究要靠實打?qū)嵉耐€(wěn)才行啊。”她說著,指尖輕輕在皇帝的肚皮上畫著圈,軟乎乎的觸感讓朱高熾覺得又癢又舒服,忍不住“噗嗤”笑出了聲,先前的愁云散了大半。
“聽瞻埆說,前幾日滕王宴請諸王,席間有人嘀咕,說太子未嘗經(jīng)戰(zhàn)陣,將來如何服眾。”趙惠妃話鋒一轉(zhuǎn),語氣里帶著幾分刻意的惋惜,“若太子此次能親率大軍擒了也先,這話還有人敢說嗎?”
“啪”的一聲,朱高熾猛地坐直了身子,錦被從肩頭滑落,露出圓滾滾的肚皮。永樂爺當(dāng)年親手為朱瞻基披甲的畫面突然撞進腦海——那時皇孫才十多歲,穿著小小的鎧甲,卻站得筆直,永樂爺拍著他的肩膀說:“孫兒當(dāng)為大明萬里長城。”他又想起去年皇家校場,朱瞻基一箭射中百步外的紅心,將士們山呼“太子千歲”的聲浪,震得校場的旗幟都在發(fā)抖。
趙惠妃的話像一根細針,猝不及防刺破了他心底那層“父愛泛濫”的顧慮。是啊,太子需要的哪里是溫室?是戰(zhàn)功鑄就的威望!只有讓他指揮千軍萬馬踏平蒙古鐵騎,才能在兄弟間、朝堂上樹立起無人撼動的權(quán)威。再說,太子只需坐鎮(zhèn)中軍指揮,又不用帶頭沖鋒陷陣,想來不會有大礙。
至于功高蓋主?朱高熾反倒覺得好笑。他這輩子操勞夠了,若朱瞻基真能撐起江山,自己樂得帶著趙妤躲進御花園,每日聽曲賞花,豈不快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