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楊溥起身,他穿著洗得發白的青布袍,說話時有些吞吞吐吐:“陛下,禮部……需白銀四十萬兩,主要用于今年開科取士,印制典籍、修繕貢院號舍……”
“準奏。”朱高熾爽快批準。楊溥為人老實巴交,掌管禮部向來克勤克儉,四十萬兩用于掄才大典,他放心得很。
輪到內閣首輔兼兵部尚書楊士奇時,老臣的聲音如洪鐘般響亮:“陛下,兵部請支白銀一百五十萬兩!”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是一怔。楊士奇捋了捋花白胡須,繼續道:“薊鎮邊防需更換佛郎機炮,奴兒干都司要增置屯墾牛具,遼東衛所亦需補充軍餉……”
“準奏?!敝旄邿氩淮f完便頷首同意。楊士奇歷經三朝,深諳軍務,雖數額巨大,但每一分錢都關乎帝國安危,他自然信得過。
就在此時,刑部尚書黃淮緩緩起身。殿內頓時安靜下來,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黃淮清了清嗓子,聲音沉穩卻帶著一絲不同尋常的堅定:“陛下,刑部請支白銀五十萬兩。”
“什么?”
“五十萬兩?”
殿內響起一片驚疑之聲。要知道,刑部往年開支最多不過二十萬兩,今年竟陡然增加三十萬,這如何不讓人吃驚?眾臣紛紛交頭接耳,眼神中滿是疑惑,緊緊盯著黃淮,想知道這巨額開支究竟意欲何為。
黃淮迎著眾人的目光,不慌不忙地從袖中取出一卷文書,展開后呈給內侍轉呈御前。他朗聲道:“陛下,去年全國秋審案件較往年激增四百七十三件,如今刑部大牢已關押兩千三百余人,現有獄舍早已不堪重負,急需擴建。此外,刑具多有破損,亦需更新?!?/p>
他頓了頓,語氣中帶上了一絲沉重:“更重要的是,去年冬天,獄中竟凍死十七名囚徒。臣以為,即便身為罪囚,也當有基本的生存保障,故懇請陛下恩準,為待決囚徒每人添置一床棉被……”
話音落下,殿內一片寂靜。陽光透過窗欞,灑在黃淮蒼老卻堅毅的面龐上,也照亮了那份詳細標注著牢房擴建規劃和開支明細的文書。眾臣看著黃淮,心中百感交集,既有對刑部現狀的震驚,也有對這位老臣仁心的敬佩。
朱高熾拿起文書,目光落在“添置棉被”的條目上,久久沒有說話。乾清宮東偏殿內,蘇合香的煙霧依舊繚繞,而這場帝國最高財政會議,卻因黃淮的五十萬兩請求,陷入了一片凝重而復雜的氛圍之中。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帝王的最終裁決,也在思索著這背后關乎國法與人情的深刻命題。
鎏金銅鶴香爐的青煙裹著蘇合香,在金磚地面投下搖曳的影。黃淮垂首立于丹墀下,蟒袍玉帶在寂靜中泛著冷光。當他說出”五十萬兩”時,夏元吉握著算盤的手指驟然停在百位,楊榮捻胡的動作僵成木雕,唯有檐角鐵馬在風中叮咚,敲碎滿殿凝滯的空氣。
”黃大人,”楊士奇的聲音如老槐樹皮般粗糙,”陛下以寬仁治天下,刑部要這許多銀子,怕是要大興刑獄?”他身后的《大明輿圖》上,長江疏浚的朱線正蜿蜒至南京。
黃淮猛地抬頭,官帽翅子險些掃到燭臺:“諸位誤會了!”他展開袖中圖紙,牢房改建圖與航海羅盤紋在宣紙上交錯,”三成銀子用于修繕獄舍,添設通風井;另七成……是給鄭和大人的航海學堂?!?/p>
朱高熾手中的茶盞頓在半空,燙金纏枝蓮紋與鄭和寶船的記憶重疊——永樂年間為尋建文帝,老爹朱棣將下西洋的賬單藏在刑部”特殊開支”里,如今洪熙二年的賬本上,竟還躺著這筆陳年舊賬。
”為何還掛在刑部?”皇帝的指節叩擊著桌案,龍紋桌布下露出鄭和第七次下西洋的殘卷,紙邊還留著自己當年批閱的朱砂批注。
楊士奇上前一步,象牙笏板映著晨光:“陛下未下明旨,臣等不敢擅改舊例?!彼劢怯喙馄骋婞S淮袖中露出的航海圖邊角——那是去年趙妃私下交給楊溥的朝鮮海圖,此刻竟成了刑部開支的注腳。
”從今日起,”朱高熾將殘卷推到案角,新換的明黃桌布上立刻壓下一道折痕,”鄭和所有開銷歸戶部單列,學堂、船塢、采辦一概如此?!彼肫鹱蛉遮w妃臨睡前說的”朝鮮造船用樟木,比松木耐海水”,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暗紋。
當工部尚書楊榮報出”一百六十萬兩修黃河大堤”時,夏元吉的算盤珠子終于發出脆響。九百萬兩白銀如沙漏般流瀉:吏部五十萬修繕的驛館圖紙里,藏著考察官吏的密折通道;禮部四十萬印的《四書五經》,版心處暗刻著防舞弊的微縮紋;兵部一百五十萬的佛郎機炮清單上,最新一批正從澳門港起運……
陽光爬上《大明輿圖》的交趾布政使司,朱高熾望著剩下的四百五十萬兩白銀數字,忽然想起太祖皇帝在《皇明祖訓》里畫的財政鐵律。殿外傳來更夫報時的梆子聲,他這才驚覺已耗去兩個時辰。
”剩下的銀子,”皇帝起身時錦袍掃過燭臺,火苗驟然拔高,”留二百萬作漕運改道預備,三百萬入國府?!彼麤]說的是,內府賬冊里早有一筆??睿航o趙妃腹中胎兒預備的啟蒙教具,清單上列著檀木算盤、帶水浮標的司南,還有按《大明律》縮印的啟蒙讀本。
眾臣退殿時,黃淮特意落后半步,將一卷鄭和學堂的預算悄悄塞進楊士奇袖中。當乾清宮的大門在身后緩緩合上,他聽見楊榮對夏元吉低語:“陛下把鄭和開支單列,怕是要重開海禁?”而楊士奇望著西南方的角樓,那里正是乾清宮的方向,晨霧中隱約有宮女提著食盒走過,食盒上印著特殊的纏枝紋。
內閣會議結束,楊溥展開皇帝給的《農桑輯要》,發現其中一頁的頁邊空白處用朱筆寫著:“黃河大堤若用糯米灰漿,可抵百年水患?!?/p>
而此刻的乾清宮內,朱高熾正用放大鏡細看鄭和航海圖,圖中麻六甲海峽的標注旁,多了一行娟秀的小字——那是趙妃根據朝商船日志補注的暗礁位置,墨跡尚未完全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