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京城,信國公府,魏書明書房。
趙珩斜倚在紫檀木圈椅里,一柄玉骨折扇在他指間閑閑搖動。
他面容英挺,眉宇間跳動著少年人特有的銳氣與蓬勃,即使此刻沉凝思索,那份骨子里的意氣風發(fā)也未減分毫。
“養(yǎng)兵?”
他重復著魏書明的匯報,扇子搖動的速度慢了下來,“何人如此大膽?”
魏書明肅立一旁,沉聲道:“是,地點隱秘,還未找到,但兵甲確鑿。”
趙珩合攏扇骨,指尖無意識地在光滑的扇柄上敲擊著,發(fā)出篤篤輕響,父皇兄弟凋零,余者皆不足慮,太子乃中宮嫡長,名分早定,他和三弟還有七弟皆已封王,七弟體弱年幼,不堪大任。
他目光沉重起來,“若真有此心,有此舉者,唯懷王一人。”
會是趙瑜嗎?
他頓了頓,眉頭微蹙,然則,三弟其人,他雖交情不深,卻也知他一心撲在公務上,至今未娶正妃,用父皇的話說,趙珩嘴角勾起一絲微妙的弧度,他是個好臣子,卻未必是個好皇帝,說他養(yǎng)私兵謀反,趙珩總覺得不像。
他轉(zhuǎn)頭看向魏書明,“人手派去了嗎?”
“已遣精銳前往,但,”魏書明面露憂色,“恐生變故。”
“不是恐生,是必有。”趙珩斷然道,眼中精光一閃,“既有膽量私蓄甲兵,豈會輕易束手就擒?指望一網(wǎng)打盡,難。”他站起身,在書房內(nèi)踱了兩步。
魏書明建議:“事關重大,是否稟明圣上定奪?”
趙珩倏然停步,斜睨魏書明一眼,他這個表弟什么都好,就是腦子不夠使,其實他覺得魏書明腦子比起其他武將世家的人好使很多,可放在皇宮中那就不夠看了。
趙珩聲音平靜無波,卻帶著無形的壓力,“無憑無據(jù),捕風捉影之言,如何能報與父皇。”
他頓了頓,補充道:“你說消息源自江淮序,奉國公江祁的兒子?本王記得,他與太子交情匪淺。”
江淮序這個人他還是知道的,幼時倒是有過幾面之緣,近些年每年皇宮各種家宴總少不了趙棠求父皇賜婚的流程,走他聽都聽膩了。
魏書明心頭一凜,知道趙珩起了疑心,連忙解釋道:“殿下明鑒,江淮序與太子殿下確曾交好,但自嘉陽公主之事后,早已疏遠,此事千真萬確,江淮序絕無虛言。”
趙珩擺擺手,打斷他的辯解,“縱使他們無關聯(lián),無實據(jù)便奏報,便是欺君。”
他不在乎這是真是假,江淮序此人能和魏書明關系這么好,他也并非完全不信任,只是這種事,向來只有皇帝才能定罪,他輕易不能沒有實證就越過圣上去做決定。
他重新展開折扇,輕輕搖動,帶起一絲涼風,“既是養(yǎng)兵,一支軍隊豈能憑空消失?當務之急,是查清延陵磚窯廠的案子,那才是逃不掉的。”他語氣斬釘截鐵,私兵的事要查,但不能只查這件事。
延陵的事兒他已經(jīng)派人追查了這么久,真相馬上就要浮出水面了,他不可能就這樣輕飄飄放下,延陵這個案子事涉之廣,必定拔出蘿卜帶出泥,屆時自有答案,至于囤養(yǎng)私兵意圖謀反,在延陵這個案子結(jié)了之后就好辦了。
太子和懷王,總有一個是那個結(jié)果。
魏書明躬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