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沅江江畔,一滴滴水珠掛在枯黃的河邊草上,秋風吹來,草枝細擺,滴滴欲墜。
露凝而白,正是白露時節。
清早,天色只蒙蒙亮。
“快點快點,動作都麻利些,注意些腳下,別摔著了——”
一艘大烏篷船靠岸,木棍起棺,船下有大水波漾開。很快,碼頭往胭脂鎮的小路上傳來紛沓的腳步聲,晨霧蒙蒙中出現一隊送葬的隊伍。
說是一隊,卻也不多人。
除去四人抬棺,就只余領頭的一個中年男子。
只見他生得有些矮胖,做管家打扮,靛青色的褂子漿洗得比較勤,邊緣處有些磨毛。這會兒,他正眉頭緊皺地回頭沖幾人指揮。
“哎,我們都省得?!边@一路走來不輕松,抬棺的四人累得面有土色,低低應了一聲,旁的也不想多說。
棺槨不是太大,原木色未刷漆,乍然打眼一瞧,只以為是個稍大的木箱,只棺槨前頭位置懸了一面八卦鏡,讓人瞧了或嘆息,或避諱。
棺前懸八卦,既鎮外邪,不可侵擾棺中人,又鎮棺中枉死人。
這是未成年便夭折的閨女兒。
霧蒙蒙、將明未明的秋日清晨,因為這一行的喪葬隊,碼頭這一處的小路無端添幾分陰沉。
“都給我緊著點皮,出了岔子,老爺小姐寬厚饒得了你們,你富爺我這兒可沒這么好說話?!被仡^朝前瞧時,中年男子尤不放心地念叨了兩句,習慣性地撩下了狠話。
這下,抬棺的家丁沒有再應話了,后頭的大高個子家丁更是翻了個大白眼。
嘖,慣會拿雞毛當令箭!
……
一路緊走慢走,很快,這一行人便到了岔路。
胭脂鎮名為胭脂鎮,不只是因為胭脂鎮人杰地靈,世代美人繁多,更因為胭脂鎮外有一座山林,村民喚做胭脂山。
山林的土石呈現玫紅之色,便是樹木的葉子,也是深淺不一的紅,遠遠瞧去,宛如女子上好的胭脂。
晴好之日的日出日落時分,山林云霧繚繞,云蒸霞蔚,從山腳往山上看去,云霧煙氣如仙人披霞衣。
飄帶縹緲,仙人垂眸朝山下瞧來,有庇護澤被蒼生的姿態。
仙人仙姿,不外如是。
是以,胭脂鎮走出來的人,走得再遠,落葉歸根時,都想葬在胭脂山上。
得仙人庇護,后人得先人澤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