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雖然表面上看與土地兼并之間并無直接的關系,但對于大明而言,其實也存在著諸多隱患。”
”徭役之苦,恐怕潁國公是深有體會吧。”
因為不知曉眼前”劉三吾”的家世出身,曹爽轉而將目光投向了相對能夠感同身受的傅友德身上。
這位功勛彪悍的開國勛貴近些年南征北戰,為大明立下了赫赫戰功,但隱匿在這些戰功背后的,則是眾多苦不堪言,乃至于生活無以為繼的徭役百姓。
畢竟世人通常只會記住在戰場上大放異彩的武勛戰將;卻是忽略了替大軍負重前行,押送物資輜重的民夫百姓。
若沒有這些響應官府征召,按時將糧草輜重運抵前線的百姓們,傅友德及其麾下將校如何能夠立下這一連串的戰功?
”先生所言甚是。”
聞聲,深知徭役和百姓之間利害關系的潁國公傅友德便是心有余悸的點了點頭,只覺自己往日引以為傲的那些戰功似乎也沒有那般輝煌了。
正如眼前的曹爽所說,這徭役對于民間百姓造成的負擔,遠勝過那些巧立名目,肆意增添數額的課稅雜稅。
回望歷朝歷代,因為徭役過重,導致民間百姓不堪重負,繼而農民起義的例子不知凡幾。
例如那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不就是因為想要修建萬里長城,一勞永逸的解決匈奴帶來的威脅,方才肆意加派勞役,希望通過廉價的勞動力,延長其國祚。
但那位野心勃勃的秦始皇恐怕永遠也不會料到,正是因為他的肆意壓榨,方才導致了后續一連串的農民起義,其親手鑄造的王朝和制度,也被后來居上的大漢所繼承。
除了這個世人皆知的例子之外,一舉終結了南北朝前后持續了數百年歷史的隋王朝,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那位野心勃勃的隋煬帝,同樣是因為肆意加派勞役,開鑿號稱”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運河,并不顧勸阻,先后三次遠征高句麗,導致民怨沸騰,最終落得一個黯然離世的下場。
縱觀歷史長河,因為勞役而衍生的一系列問題,均是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中樞的統治,動搖了民心。
對于這一點,無論是南征北戰的傅友德,亦或者坐鎮中樞紫禁城的朱元璋,均是心知肚明。
故此他們二人格外期待,眼前的曹爽能夠給出何等的解決之法。
”盡管自古以來,徭役似乎已然成為了天經地義之事,但我曾思考過許久,朝廷明知徭役存在的弊端,為何不能將其取締?”
牢房內外的朱元璋和傅友德二人聞言,頓時一陣澀然,黑瘦的臉龐上露出了些許不解。
此話何意?
這徭役固然有各種各樣的弊端,但既然存在了千年之久,必然有他存在的價值。
若是取締徭役,趕上朝廷動兵的時候,誰來提大軍押送糧草輜重;若是取締徭役,誰來替官府修建當地的基建設施?
”因為朝廷需要免費的勞動力。”
朱元璋終究是御極多年,瞬間便明白了曹爽的言外之意,直接道出了徭役存在的真正意義。
按照歷朝歷代的規定成俗的慣例,凡是由朝廷征用的徭役,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報到,否則便會面臨嚴重的懲罰。
而在服徭役的過程中,這些百姓們不僅領不到一文錢的報酬,有時甚至還需要自備吃食干糧,屬于是”牛馬中的牛馬”。
若是趕上太平年景也就罷了,這些老老實實的百姓們在服役完之后,還能及時返回家中耕種,不至于耽誤最為重要的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