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平都司一路向東而行,約莫兩千余里,便是高麗國都所在的開京城,此刻氣氛同樣冷凝肅穆,上至王公顯貴,下至尋常百姓,均是不敢隨意喧嘩。
畢竟時至如今,哪怕是城中牙牙學語的孩童,也知曉這高麗王朝真正當家做主的早已不是那王宮中的”國君”,而是自洪武二十一年發動政變以來,便牢牢把持著軍政大權的”門下侍中”李成桂。
更要緊的是,這位漸漸鏟除了朝中所有政敵的”權臣”已不再滿足久居于人下,似有”再進一步”的趨勢,其麾下死忠黨羽也開始為其造勢,準備為日后的”勸進”奠定基礎。
這風雨飄搖了四百余年的高麗王朝,似乎是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隨時有轟然倒塌的可能,而其”終結者”,自然便是通過政變,攝取了高麗軍中大權的”門下侍中”李成桂。
不過與城中絕大多數人想象中的”意氣風發”所不同,此刻的李成桂正臉色鐵青的,與麾下死忠幕僚在府中議事。
”明國的大軍,在北平又打贏了?”
年近六旬的高麗權臣李成桂虎背熊腰,沙啞的聲音如金屬般粗粒,舉手投足間滿是武將的氣勢,凌厲的眼神壓得周遭的心腹幕僚均是不由自主的低下了頭顱,不敢與其對視。
”回侍中的話,”半晌,一名身材有些肥胖的官員緩緩起身,迎著頭皮回應道:”明國領兵之人乃是老將王弼,又有燕王朱棣,曹國公李景隆為輔,擊潰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北元太師也在情理之中。”
盡管元朝皇室早已”北狩”草原,他們高麗也在前幾年”棄元投明”,重新奉大明為正朔,但背地里仍與北元皇室有所往來,自是能夠知曉這北平都司的戰況。
”哼,這些蒙古韃子早已是昨日黃花,不負昔日之榮光,本官自是不會替他們感到惋惜。”
”本官在乎的,是大明的態度!”
不耐煩的拍了拍身前的桌案,身材魁梧的李成桂滿是有些凝重的嚷嚷道,腦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剛剛那明國使者,居高臨下的模樣。
那幾個其貌不揚的文官,不過是明國正七品的御史言官罷了,但他李成桂卻是這高麗王朝,統領一切軍政大權的”門下侍中”,并且隨時可以將高麗王室”取而代之”,身份貴不可言。
但即便如此,他也要規規矩矩的跪倒在那明國使者的面前,聆聽明國皇帝朱元璋對他的”訓斥”!
原因無他,那幾名明國使者乃是代表大明皇帝而來;而他李成桂縱使權勢滔天,但也只是高麗的臣子罷了。
可高麗王室又早已奉大明為正朔,他若是想要將高麗”取而代之”,又必須要得到大明的承認,否則自己便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亂臣賊子”。
”還請侍中寬心,或許明國皇帝只是愛屋及烏,這才派人前來問罪”遲疑少許之后,剛剛說話的文官便是再度開口,晦暗不定的目光中也夾雜著一抹狐疑。
他叫趙胖,早在洪武十五年的時候便作為”高麗使臣”,前往大明覲見,此后便長期作為高麗王朝和大明之間交流往來的”樞紐”,深受李成桂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