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子是擔心日后有宗室藩王就藩倭國,會利用自倭國開采的白銀,染指大明本土?”幽靜的書房中,曹爽淡然的嘲弄聲悠悠響起,炯炯有神的眼神中閃爍著異樣的光彩,似是能夠直擊眼前翰林學士”劉三吾”的內心。
”先生所言甚是。”聞言,朱元璋便是迫不及待的點了點頭,原本平穩的呼吸也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急促起來。
”先生博學多才,定然知曉那稱霸西亞的耶律大石”
他之所以聽信眼前曹爽的”建議”,將內陸藩王的軍權剝奪,僅以晉王,燕王等”賽王”坐鎮帝國邊陲,抵御塞外蒙古,便是擔心藩王權勢過重,會威脅到中樞的統治,繼而導致在歷朝歷代屢見不鮮的”同室操戈”。
而他或者大明的后代君王,若是想要將宗室藩王分封海外,必然會為其配備數量不菲的軍隊,以保障其人身安全,并方便日后開疆拓土。
如此一來,這些分封于海外的宗室藩王們便會重新擁有最為重要的軍權,且能靠著掠奪海外的資源,迅速壯大己身,乃至于威脅到大明本土。
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稱霸中亞的”西遼皇帝”耶律大石。
北宋年間,由遼東女真人建立的金國政權迅速崛起,并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內吞并了曾經如日中天的”遼朝”,將其取而代之。
面對著突如其來的”滅頂之災”,彼時僅僅是遼朝閑散宗室的耶律大石率領數十騎潰逃至西北邊陲的可敦城,并自立為王。
靠著自身”宗室”的身份,耶律大石成功獲得了遼朝于可敦城駐軍的擁戴,并不斷收攏遼朝的殘兵敗將,試圖重整河山,對抗金國統治者。
但是因為彼時的金國政權正值巔峰,遠非耶律大石麾下的游兵散勇能夠對抗,在經過一番思慮過后,耶律大石決定暫緩”復國”,率軍西征。
經過兩年多的征戰,耶律大石及其麾下的軍隊成功于中亞地區站穩腳跟,耶律大石也順理成章的登基稱帝,建立了西遼帝國,延續了遼朝的國祚。
在這個過程中,耶律大石從未忘記”滅國之仇”,并一度試圖東征,擊潰金國政權,恢復遼朝的疆域。
盡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耶律大石未能完成復國的夙愿,但其親手創建的西遼帝國仍是在中亞稱霸了近百年之久,方才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滅亡。
遙想昔日的耶律大石僅僅靠著自身宗室的身份,以及在可敦城獲取的數千駐軍,便是成功開創了一個稱霸中亞近百年之久的帝國;擁有更好基礎的大明藩王們同樣能夠”如法炮制”,并最終擁有威脅到大明本土的勢力。
這一點,可是朱元璋不愿意見到的。
”老爺子,我冒昧的問一句,假若真的有那么一日,您覺得這皇權歸屬于誰,還重要嗎?”
出乎朱元璋的預料,曹爽在經過短暫的思考之后,并未像以前一樣給出一個令他茅塞頓開的答案,反倒是主動發問,而其問題更是讓他手足無措。
”先生覺得,這不重要嗎?”
”這可是”
口干舌燥之下,朱元璋竟是難以將涌至喉嚨的話語宣之于口,只是不敢置信的盯著眼前面無表情的曹爽。
至于陪同朱元璋至此的老太監樸仁猛早已手腳冰涼,渾濁的眸子中充斥著溢于言表的驚慌,不敢發出半點聲音。
”是謀朝篡位是吧”迎著朱元璋驟然犀利的眼神,曹爽一字一句的呼喝道,其低沉的聲音宛如巨石,狠狠的敲擊在朱元璋的心頭之上。
”先生,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