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
天色才剛剛大亮,河道縱橫交錯的杭州府城中便是響起了各式各樣的呼喝聲,早已從睡夢中醒來多時的行商走卒們沿街叫賣,冒著熱氣的吃食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惹得人食指大動。
經過一夜的發酵,燕王朱棣駕臨杭州府的消息已是人盡皆知,街頭巷尾均是對此議論紛紛,只是當話題觸碰到燕王朱棣為何駕臨這杭州府之后,原本在侃侃而談的百姓們便變得諱莫如深,趕忙岔開了話題,似是怕引火燒身。
除了這些普通的百姓之外,城中各大茶樓酒肆的”說書先生們”也對于此事閉口不提,惹得不少特意起了個大早的百姓們失望不已,他們本來還指望著從這些說書先生口中聽聽”樂子”。
畢竟按照話本小說和戲曲中的劇情,歷朝歷代的皇子親王突然駕臨地方,通常都是地方上發現貪官污吏,為民撐腰而來。
這杭州府,其實也臟著吶。
順著杭州城中縱橫交錯的河道一路向南而行,不過半炷香的腳程,便是莊嚴肅穆的”布政使衙門”,手握刀兵的差役們兩兩一隊,于寬敞的街道上來回梭巡,令偶爾路過的百姓們不由自主加快了腳步,不敢在此多做停留。
自古民不與官斗,雖說大明建國至今不過二十余年,衙門的”吏治”也還算清明,但這莊嚴肅穆的署衙也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越過這人煙冷清的”布政使”衙門,便是鱗次櫛比的織坊,雖說形制規模各不相同,但若是有人從高處俯瞰,便會發現這這些織坊中盡皆人頭攢動,似乎已經開工多時。
”王頭,”輕輕叩響眼前織坊的大門,剛剛于睡夢中醒來,思緒尚有些恍惚的劉進陪著笑臉,將眼前冒著熱氣的吃食遞到了眼前壯漢的手中:”來前路上買了點吃的,一份給燕子,一份給王頭的。”
”嘖,”聞言,瞧上去約莫四十余歲,眉眼間掛著一道刀疤,一瞧便不是良善之人的”王頭”便吧唧了一下嘴,皮笑肉不笑的嘲弄道:”劉進,還是你小子懂事。”
雖說一份吃食值不了什么錢,但這種被人巴結奉承的感覺,卻是讓他十分受用。
”平日里有勞王頭照顧了,”說話間,劉進又是陪了幾個笑臉,并小心翼翼的詢問道:”王頭,我斗膽多問一句。”
”這眼瞅著就要向朝廷繳納秋稅了,敢問燕子的工錢?”
大明的商稅雖然是歷朝歷代最低的,但作為朝廷主要財政來源的”田稅”卻基本承襲了前朝的規章制度,每年分別在夏季和秋季繳納,一共兩次。
對于繳納賦稅的具體時間,大明朝雖然相比較唐宋兩朝更加寬松,可以最遲寬限足足六個月,但卻會根據寬限的時間,予以對應的”罰沒”,也就是繳納額外的賦稅。
故此,對于家庭條件尚可的百姓可言,通常都是提前準備好足額的賦稅,以免負擔額外的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