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的發射是什么時候?把握性有多大?”李德林有些迫不及待了。
“時間預定在皿個月后,火箭的發射我們無法做出完全成功的保證。只能說是竭盡全力保證發射的成功。”張德毅沒有直接打保票,但是從他那自信的臉上流露出來的表情讓人感到放心。
“那洲際導彈呢?”一直沒有多出聲的段國學突然詢問起這個問題。
“您所看到的問天二號運載火箭就是按照洲際導彈的標準來設計的。現在可以說洲際導彈就是這個,這個也就是洲際導彈!”張德毅拍拍身后巨大的火箭箭身自豪的回答著段國學的問題。
“那這么說如果下次多軌道的一箭多星發射成功,就意外著我們已經有著分彈頭的技術?”段國學眉毛一跳,要知道,這個技術的誕生可就意味著將能填補目前火箭不足的最大缺陷。
“理論上是這么說,但是我們還無法保證每個彈頭落下后的精度。我們需要更多的實驗才能保證完全掌握這樣的技術。”張德毅推推自己鼻梁上那厚重的眼鏡,不急不躁的說著。
“那你們還需要多長時間來完成這項技術?目前我們全部的運載火箭生產工廠全力開動也只能保證一年生產出二十枚運載火箭,這個數字還是太少,你知道這項技術意味著什么,也知道掌握這項技術后,我們才能一枚火箭攻擊多個目標。”段國學有些焦急,目前雖然火箭的研究進度已經很快了,但是這個速度還不能滿足段國學的需要,他需要更多、更精準的運載手段來攻擊世界列強們。
“總指揮我知道您很心急,但是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我們可以小步快跑,但是絕對不能大步邁進,探索的道路上永遠有著太多拳知的東西需要我們了解和掌握,而任何的微小失誤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張德毅沒有驚慌,而是正色的向段國學回答著。
“對不起,你們已經盡力了,是我知心急了。”段國學很快便發現自己的態度有些急躁。
“沒關系,總指揮,我知道您的心中有多焦急的能掌擁有這些終極武器,只是我們已經在全力的研究和生產這些運載火箭,就目前我們的生產能力,年產二十枚已經是我們的所能達到的極限。在探索太空的道路上,不僅需要大量的投資,還需要整個國家工業體系的共同前進才能達到最快的速度,請見諒。”張德毅也有些愧疚的向段國學道歉著。
“你們這是在討論什么呢?張總工,網才您不是說了分彈頭技術嗎?一枚火箭如果按照三枚彈頭的攜帶量,那么這樣不就是可以攻擊三個不同的目標嗎?”
李德林急忙打著圓場,但是殊不知,他的話立即讓兩人笑了起來。
“在字面上理解分彈頭技術的確可以這么理解一枚火箭同時打擊多個目標,但是實際上的情況并不是這樣的,分導彈頭攻擊目標間距是有限制的因為運載母體不可能做太過復雜的變軌機動,否則一枚導彈打遍世界。這是個的單化的理論值。也是個簡單的邏輯問題,你手里有把左輪shouqiang,一個倉彈可以打死六個人。但不是說你可以一甩手就可以同時打死六個人的。”張德毅帶著微笑向著李德林解釋著。
“分導彈頭可以攻擊一定范圍內的多個目標,但是不是說可以攻擊地球上的任意多個目標。做個簡單的解釋,就是在酒泉發射的同一枚火箭上,莫斯科在東經三十七度到三十八度區間,而巴黎則在東經兩度左右,向北西打的火箭難道還能往南飛嗎。這就像是你在十層高的大樓上用手向下扔石子,雖然可以扔很多的目標,但是這斤小范圍還是有限的這個是段國學的解釋,給李德林這么一攪和,才才的不快已經消散在碩大的廠房中。
“但是像美國圣安東尼奧、休斯頓、新奧爾良這些同在一條線上的目標分彈頭導彈卻可以做到!同時還有華盛頓、費城、紐約這樣近距離的城市也是可以做到的!”張德毅在微笑完后重新正色的向李德林介紹著分體式彈頭有可能帶來的巨大收益。
“不!對付華盛頓、紐約這樣的超級城市,分體式彈頭的威力還不夠大,對于這些超級大城市,至少也是需要超過五十萬噸級的核彈攻擊才有足夠的效果,能上百萬噸級那更好”。
段國學繼續拋出一句讓眾人皆驚的[新
]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