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作為第一批從德國過來的猶太人,迪夫和自己的妻子是幸運的。俗話說的好,甘蔗要要頭三節,新出紫姜最香。
由于迪夫第一批來到中國,這里有著大量的高級工作崗位等待著自己的加盟,而且當時對于這些民營企業工廠來說,向迪夫這樣既有著文化理論又有著優秀技術水平的人員很快便提升上來。這待遇一豐厚迪夫這些人便有著更多的熱情去工作以獲取更多的報酬。
迪夫的妻子眼光也很準,她在百色很快地便學習掌握了中文,并利用著自己會熟練運用多種外語的優勢開展了收費翻譯的第二業務,這樣多管其下,迪夫和他的妻子很快便積累了足夠的錢財贖出了還在德國的父母出國來華生活,一家人總算是逃離了德國蓋世太保的魔掌。
雖然中德之間的交易多是以德國馬克或者是以實物作為交易的結算方式,在中國所獲得的報酬現金并不能作為支付仍在德國親人的贖金,但是作為精明的猶太人很快地便采用了迂回的
行支付贖金的方法。
他們將自己在中國所掙到的錢款轉換購買成礦物品,通過美國第三方的猶太人組織運送到德國,德國人當然樂于用略低于市場價的抵價折扣交換還在德國的猶太人。中國方面也很快發現了這種轉賣中國國內礦藏的這種做法,不過剛開始時,這種交易量還不是很大,中國礦業部門對于這些生產外的礦物品收購采取了提高一成五的額外支付款,既增加了收入也刺激了礦業生產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在這過程運轉流程中猶太人要支付出更高的保護價格錢款和忍受德國人低價計算收購價格,但是這些猶太人迫切地想解救出自己在德國的家人因此大家也一直相安無事。
只是隨著這種交易量越來越大時,越來越多的礦物被收購轉賣到德國,特別是進入到了1938年后,原西南對日作戰和收復國土的物資需求下,礦物資源便不再能成為出口資源。雖然有小部分的礦藏仍作為zousi品流到民間,但是不管是數量還是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過隨著西南的產品在世界上越來越受歡迎,猶太人們開始將目標轉向這些產品,將這些產品以市場批發價收購后轉賣到歐美獲取利潤差。在很大的程度上,他們也起到了一定的商品銷售刺激作用,刺激著中國剛剛起步的工業企業銷售和獲得更多的利潤。
不過在今天,迪夫正和他的家人們在商量著什么。
“迪夫,你真的決定要開廠嗎?”岳父詢問著坐在面前既是自己最得意的徒弟又是自己女婿的年青人。
“是的父親,中國政府現在允許我們猶太人進入工業生產領域的投資,那么我們就應該利用這個做些什么。”迪夫回答著自己岳父的問題。
“可是這里畢竟不是屬于我們的土地,在這里投資”
“雖然這里不屬于我們,但是父親你看看,哪里又有屬于我們的土地呢?”
“”被說中痛處的老人一滯,的確,環顧這個星球,又有哪里是屬于他們猶太人的呢。
“父親,雖然這里不屬于我們,但是我在這里已經生活多年了,我們的孩子也在這片土地上出生、長大,現在我們同樣能用這中文甚至是這里的土語與當地人交流、生活,可以說除了讓我厭惡痛恨的德國,我很難找到一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對我們不歧視的。”
迪夫所說的是段國學接收猶太人時所下達的平等生活條例,在西南,這些猶太人可以不受到歧視。不過這個條例看上去很難執行,但是卻在西南很容易的做到了。
首先當時的中國人心中還存留著前朝遺留下來的一些恐洋后遺癥,而這些落魄的猶太人初到西南時也是謹小慎微小心不和當地人發生沖突。而由于在人員的篩選上多為中、高技術員和有文化素質的猶太人,這些人對于中國的民營企業來說就是缺稀的人才加以敬重利用,這在很大程度上也讓在各地飽受種族歧視的猶太人們心中得到了很大的寬慰。
而且當時的西南政府還同意他們自己出資修建教堂,在工作生活上由于西南缺乏大量的工業技術人才,原住民也并不因為他們過來搶飯碗而對他們報以惡向,也不會因為是不同皮膚和語種就哄抬物價牟取暴利,這使得感受到平穩生活的猶太人們很快地便將這片土地視為了自己第二故鄉。
“迪夫,我并不反對你在這里投資建廠,中國政府的領導人很聰明,他們向我們開放生產類的項目就是看中了我們和他們一樣艱苦創業和聰明的經商頭腦,但是生產類的項目一旦投入就相當于將我們自己捆綁在了這里,錢——我們可以拿走,但是這里創建的基業——我們帶不走。如果中國人一旦未來對我們向德國人那樣”老人所經歷過的事情太多了,睿智的大腦讓他必須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
“父親,其實和您一樣,我原本也有這樣的念頭,但是父親請看。”迪夫遞過來一份人民日報報紙,報紙的頭版是段國學參觀一處猶太人投資興建的工廠時的照片,而標題下,段國學以一個國家領導人的身份承認,作為經濟改革建設的一個試驗,雖然并不清楚這樣做會給未來帶來怎么樣的影響,但是在段國學執政的期間,段國學承諾二十年的改革措施不會發生變化,而且二十年后,如果這種經濟改革進行良好的話,將再繼續30年。
“如果是他出面承諾的話,也許我們可以相信他。”老人看著報紙照片中段國學那充滿笑容和鼓勵的神態,喃喃自語地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