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豐水大隊的九名知青都集中安排在涼水塘。女知青分別是鄭文文、王小薇、江靜雨、劉紅霞以及葉欣,男知青分別是張康明、王有為、孫維強、趙中華。去年黨中央加大了號召知青上山下鄉的力度,所以今年三月一下子來了江靜雨、劉紅霞、葉欣和趙中華四名知青,其他五人則都是六十年代陸續來的。
其中除了葉欣搬出去,剩下的四男四女都住在宿舍里,合伙吃飯,一起上工。
其中張康明、王有為、王小薇幾個話比較少,又數張康明最為穩重。他不僅性格穩重,人也長得高高的,肩膀寬闊,力氣大,長相也十分端正。張康明一直干最重的活,每天拿滿公分,是公認的能干人,現在種玉米也是挑水澆地。
張康明對江靜雨有意思,江靜雨也對張康明有好感,這是知青小隊都知道的。
鄭文文笑道:“這倒是,張大哥是知青,靜雨也是知青,將來回城也能一塊回去,不用分開!”
趙中華倒是嘆了口氣,“回城怕是難啊,上山下鄉的口號喊了多少年,政策也不見變變。現在城里又亂糟糟的,學生們都不上課了。也不知道還能不能回城,鄉下農活實在難熬。”
說到這個,大家心情都沉重起來,低頭默默地干活。
葉欣倒是悄悄地也往那邊看了幾眼,看看那個穩重能干的張康明,又看看美麗勤勞的江靜雨,覺得這兩人挺配的。
原主之前也知道這兩人互有意思,還挺嫉妒江靜雨,現在葉欣沒什么好嫉妒的,反而樂見其成。不過兩人應該還只是互生情愫的階段,還沒有真正在一起,畢竟才來插隊三個多月,認識也不久。
下午,更加悶熱了,一絲風都沒有,讓人汗流浹背。
地里也干干的,翻土的時候就一股灰塵直往鼻子里鉆。葉欣上午吃了這個苦,中午回去就找了塊布來蒙臉,現在好多了。
幾個老人拿著草帽扇風,憂心忡忡地說:“這么悶熱,是不是該下場雨了?”
“是好久沒下雨了。”
“塘里水位都低了,地里澆水不好澆哦,干得快。”
“水田里也是,再不下雨,就要旱了。”
“還是趕緊下場雨吧,也好涼快涼快……”
葉欣也覺得好熱,估計有三十五度左右,這天氣不干活都刷刷流汗,何況是在太陽底下賣力氣干活?
她今天就親眼看到一個婦女中暑暈倒,被人抬回去了。
想起自己就是在原主中暑后穿來的,不禁心有戚戚,每天水、草帽都帶著,生怕自己一不小心也完蛋,到時候還不知道有沒有倒霉蛋穿過來。
不過,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有防暑意識,她感覺還是熬得住的,上滿工也就是累了點,身體酸痛的情況只有
水煮蛋
簡陋的木頭棚子灶房經過一夜暴雨的沖刷,四面漏水,雖然頂上遮得挺好,但地面都淌著水,shi漉漉的,非常討厭。
葉欣眉頭緊皺,這個時代的艱難困苦,只有親身經歷才能懂得。
桌椅也潮潮的,兩人直接站著把寡淡的紅薯粥吃了。
飯后沈卓去堂屋檢查糧食,昨晚雨勢大的時候就搬過來了,這邊干燥,但是擔心有老鼠偷吃。
葉欣也跟過去,左看右看,然后有了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