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國也有些忐忑,還好,聽完了沒有豐水大隊的,他才松了口氣,這榮譽感算是保住了。心道自家的學員都很不錯,等會兒得夸獎夸獎。
聽完了匯報,周主任接過話頭,先就著最后這個情況發言:“這幾名學員所在大隊的隊長今天就去談談話,了解一下是怎么個情況,沒有心思學習?還是被家里事情耽擱了?咱們這個培訓班不是兒戲呀,要是真沒有心思學,就趁早勸退,讓他們回去該干活的干活,也省得在培訓班浪費時間、浪費資源。”
周主任這是從性客觀的角度出發,并沒有嘲笑批評的意思。畢竟培訓班的目的就是培養鄉村醫生的,要是不想當醫生,就不必來了。
但已經足夠幾個被點名的大隊長臉皮子火辣辣的了,心里都壓著火氣,就等著結束會議去把人訓一頓。
說完了上一期培訓的結果,接著說下面一步的安排。
顯然醫生培訓不可能就那么一個月的時間,就算老師再努力講,學員再努力學,這么短的時間也不可能培養得出醫生的。所以還需要第二期的培訓。
現在大家就商量第二期培訓的時間。
周主任提起,醫生和各大隊長就討論起來,既要考慮到醫生們的工作時間,又要考慮到各生產隊的任務,而且后者是重中之重,糧食是一切工作開展的源頭。
所以最后還是保生產優先,避開農忙,選在了二月和三月,為期二個月。到了四月就要忙起來了,五月更是“雙搶”時期,會一直忙到六月。到七月農忙結束,上旬再來一個星期或者兩個星期的最后培訓,就算結業了。
周主任道:“暫時的安排就先這樣。好了,現在咱們去看看那些年輕人吧,也把新的安排傳達下去!”
隨后就散會,醫生們暫時回去工作了,各大隊長則以周主任為首,往培訓班教室走去。
路上,周主任問了問沈卓和林秀婉的情況,畢竟是好苗子,自然多傾注幾分關注。主要是了解家庭情況。
林賢德先說了:“林秀婉的父親在新中國成立后離村進城闖蕩,在城里自由戀愛、結婚,生了她。她母親是一名留學歸來的醫生。在母親的影響下,她也立志成為醫生,從小學了不少看病治病的知識。她是去年回來的,知青下鄉,正好回到本家來,那時就能給鄉親們看病了。不過畢竟經驗淺,我就給她報到培訓班來了。她中醫西醫都有學,但畢竟母親是西醫,所以在西醫方面比較在行。”
周國澤不禁有些驚訝:“哦?還是下鄉的知青,怪不得這么優秀。”
林賢德就又有點驕傲。不管怎么說,長林大隊有了林秀婉這個人才,以后鄉親們看病的事情有保障了,這是最實際的。
周國澤又看向李興國:“那沈卓呢?他家里是個什么情況?”
李興國剛才聽著林賢德說的,驚訝之余更驕傲了,那林秀婉家學淵源又如何,不還是比不上沈卓?現在就嘆息著道:“沈卓家情況不好,他媽難產,生了他就去了。他爹去年進山采藥摔斷腿,沒兩月也去了,現在就他一個人,怪可憐的。”
周國澤聽得也唏噓:“竟是這樣的身世,難得他自己努力上進,可要好好栽培啊!”
李興國嚴肅地答應:“主任放心,平時他來參加培訓,家里有什么事情,隊里都給他一些方便和幫助,絕不讓他有任何后顧之憂!”
周國澤就點點頭,“等會兒我也見見這兩個年輕人。”
說著已經走到了教室外。
大隊長們就停在教室外面了,周主任徑直走進去。
周主任走上講臺,看著底下這班年輕人,態度很是溫和:“大家新年好啊!去年一個月天天來回奔波,也是辛苦了。不過這是響應國家政策、解決鄉村看病問題的事情,想必大家心里也很明白,認真學習,掌握本領,將來才好為鄉親們看病啊!”
見他們都認真聽自己說話,周主任面帶微笑,“第一期的培訓結束了,測試成績也出來了,不過這個不算什么,考好了不要驕傲,考差了也不必沮喪。做醫生,就得長期學習甚至是終身學習,接下去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繼續學習就是了。新的一年,新的努力,大家說是不是?”
學員們紛紛點頭應是。
周主任笑著點點頭,接下去說了第二期培訓的安排。課程有所變化,但是時間不變,還是一天九節課,早九晚五,讓他們做好心準備。
關于這個安排,當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部分人覺得來參加培訓比在家種地要輕松,自然是樂意的,就算是每天來回奔波有些辛苦,但對比起以后的出路都不算什么的。
小部分人是因為家里太遠,覺得也很累,甚至有些家里人會不滿他們耽誤時間太多,因此有些憂愁。
也有覺得培訓時間太長了,顧不上家里,比如沈卓。他就皺起了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