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鄉多少年了,
總算是聽到一個可以回城的消息。雖然競爭很激烈,機會很渺茫,當總算是讓人看到了一點希望。
但是要怎么決定這個推薦的名額,
公社和生產隊里還沒有出一個章程,
估計上面都在頭疼呢。
葉欣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
并沒有跟其他知青一樣激動,這些零散的招工、招生消息,都不是很好的選擇。比如這次化肥廠的性質,
就決定了不是什么輕松的崗位。所以她也就是一聽,根本沒放在心上的。
現在,
跟沈卓說了這些,葉欣再次強調:“以后再有什么事情,你別在半路聽人說了,
回來我細細跟你講清楚。我又不瞞你,
又不騙你,別把我想得那么壞。”
沈卓很是羞愧。
他確實聽李光輝只說了招工的事情,
不知道只招兩個,那這個機會確實很小。早知道是這樣,他也不會那么急——當然,葉欣根本不參加,他本來就不用急的。
聽別人說果然沒有聽她說的清楚,而且她不僅是說事情,還會分析,講得清楚明白。
他握著她的手,再次跟她道歉:“我錯了。”
葉欣抽回手,指揮他趕緊去炒菜,又說:“這事兒鬧得知青人心浮動,我看不會拖很久,這兩天就會解決的。我是不參加,估計其他人都參加,也不知道咱們大隊有沒有被選上的。我關注關注,到時候有結果了跟你說——你繼續好好學習啊,不要胡思亂想的。”
沈卓一邊切菜,一邊乖乖點頭:“嗯。”
這事兒解決得確實快。
隔天,大隊長李興國匆匆去了一趟公社開會,然后又匆匆回來把會議研究的推選方式告訴知青們。
首先,原則上,這次招工不分年齡、不分性別、不分下鄉年限,所有知青都有平等參與的機會。當然,不想參與招工的,也可以自動放棄機會。
其次,看知青個人平時的表現,擇優推選。這個表現主要包括個人能力,比如身體素質如何,工人也需要強健的體魄,身體不好被淘汰是自然的。還有性格品德方面,比如平日出工勤快不勤快、與生產隊員相處如何——不是說要與所有人為好,但起碼不鬧人、不給人帶來麻煩。若是有助人為樂、好人好事,那更是加成了。
對此,大家沒有多大意見,其實也是一套傳統的、大家都比較能接受的約定俗成的判斷。
見九個知青都沒有意見,李興國就問:“你們都要參與這次招工不?有沒有不參加的?”
這其實只是例行問問,李興國知道他們大約都是要參加的,不放過一個離開農村的機會。
沒想到那年紀最小、個子也最小的葉知青舉手了,脆生生地說:“大隊長,我不參加。”
包括李興國,所有人都驚訝地看向了葉欣。
雖然知道她已經跟本地隊員定親了,但是沒想到她在回城的機會面前,還是能夠安心留下來。之前其他人都是有所猜測的,只是不好問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