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師爺傳下來的這副不周山根本圖,可當真是難悟啊,歷代這么多大宗師,能悟出點皮毛的都是屈指可數……”
李書行由衷感慨了聲。
這副不周山圖,據說是開派祖師還在做樵夫時,從一處福地意外所得,藏著武仙、人仙之秘。
但哪怕是開派祖師那樣驚才艷艷、在那個時代被譽為武林三圣的絕世人物,都揣摩了大半輩子,直到近仙之時,方才悟出其中真意。
后面的歷代祖師,即便有著開派祖師的經驗,也大多得熬到垂垂老朽,才能觀想出一點東西。
哪怕他李書行,也是在踏入化勁之上后,才能開始感悟這幅不周山根本圖。
在歷代祖師包括他的判斷中,這幅根本圖壓根就不是給武人、武師準備的!
而是大宗師、武圣,那樣后期境界、觸及到武仙路者才能上手練的!
“哦?阿鴻要來了。”
隔著老遠距離,李書行就心生感應,將這副不周山根本圖收起,擱置在書案旁的柜子上。
旋即將一幅幅為霍元鴻準備的心意合階段根本圖取出,擺放到長長的案幾上。
明勁再強,也依然是普通人,但從心意合階段開始,武人就真正開始跟普通人出現了不同,觸及到拳意這種玄之又玄的東西。
而要想實現由普通人到武師、異人的蛻變,靠尋常手段鍛煉效率很低,得用特殊辦法!
他們這一脈采用的辦法,就是借助密宗、道家、丹道的根本圖!
在密宗和丹道修行中,根本圖是借假修真的橋梁,如觀想佛菩薩形象,觀想內景,最終達到以心造境、以境煉心的效果!
像一些內家拳修行,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手段,如形意某一脈在崩拳練習中,會觀想拳鋒如錐刺穿水膜。
又比如觀想“玉樹掛寶衣”,想象骨骼如玉樹枝干,肌肉如輕柔紗衣垂掛,以消除肌肉緊張。
武道丹道不分家,當世的絕巔高手,很多也是丹道大家!李書行便是其中之一!
當然了,二者的本質追求,還是有區別的。
密宗、丹道觀想根本圖,追求的是“通神合道”,而武師利用根本圖,本質上還是為了打得更快!更猛!更準!
旨在“以意導形,形意互生”,摒去動作的執著性!
在明勁巔峰、包括極致,都是將功夫練到肌肉里,打的時候也是靠著肌肉本能反射施展招式,這樣才能跟得上瞬息萬變的搏殺!
但到了心意合階段,就是從肌肉本能反射,變為了意識主導動作!
這要求心念無比敏捷、意志無比強大,才能先清晰感知全局,分析判斷出下一步的動作,靈活應變!摒去動作的僵硬、執著!
所以第一步,就要先以心造境、以境煉心,磨礪自己的心念、意志!
最終,當心念、意志足夠強大,明悟自己的本心,就能練出拳意!
“六幅根本圖,應該夠阿鴻挑了。”
李書行微微點頭。
以他徒弟在明勁階段的造詣,距離極致只差那么一線,但那一線是根本不可能跨越的,人力有極,不可能盡善盡美,哪怕當年的張真人其實也沒能圓滿。
這是他從祖師手札中得知的秘聞,也親自驗證過,確實沒法補上那一線瑕疵。
哪怕以化勁之上的境界回過去補,都照樣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