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十萬人啊,懷揣哀兵之志,謀臣武將齊齊奮勇,廝殺過來,我們,我們攔不住的!!!”
魏懿文是名臣,也算得頗有計謀。
但是,正因為是名臣,有計謀,所以此刻復盤過去這幾年,才能夠意識到,此刻在那太平軍當中的那個謀士之可怕。
那幾乎是能夠名列千秋最強謀士前十的位置上。
他更知道,當闊別天下二十二年的太平軍,卷土重來的時候,會迸發(fā)出何等燦爛的光輝,展露出何等強大的戰(zhàn)意和鋒芒。
不要說是以兩萬軍對十萬人。
就算是真的有十萬禁軍。
卻也缺乏和太平軍兌子的名將,絕對不是對手。
皇宮禁軍,就算是說破了天,那也只能夠算得上是二線兵團的精銳,可此刻回歸天下和戰(zhàn)場的太平軍,別的不敢說,攻東都的這一戰(zhàn),是定然毫無半點疑問的一線頂尖兵團。
那是足以八千人沖碎兩萬禁軍的恐怖存在。
而現(xiàn)在,有八萬人!
加上七王阿史那重組的兩萬鐵浮屠。
兩萬禁軍,打這個陣容?!
根本打不過啊。
在得到情報的這三天里面,魏懿文不曾合眼,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如何去擊敗,不,甚至于不能夠說是擊敗,是拖延,對峙這等陣容。
他也算得是天下名士,苦思冥想了不知道多少個想法,計策,但是這等,堪稱是巨大到了絕望的力量差距面前,所謂的名士計策,沒有半點的意義。
這才是魏懿文絕望之下,提議【遷都】的原因。
姜高看著這老臣,道:“打不過,就不打了嗎?”
“趨利避害,這是謀臣的道理。”
“卻絕對不是君王的抉擇。”
魏懿文怔住。
姜高緩步前行,帝王的袖袍翻卷,眉宇疲憊,但是在這種疲憊之中,仍舊有一種堂皇的從容感覺,道:“若是勝的話,我等尚且還有后來可言,可若是敗……”
“君王死社稷。”
“理所應當。”
“就以朕的死,來開啟太平時代的帷幕。”
脊背筆直的姜高,和拱手行禮,老淚縱橫的魏懿文擦肩而過了,他的鬢發(fā)落下,神色坦蕩,平靜有力,恍惚之間,旁邊有那龍行虎步的老邁君王似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