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的劇作家、評論家,
以及歌劇演員,全部都針對《茶花女》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奇景了,因為他們難得如此有志一同的對一部新上映的戲劇予以如此之高的評價,
將一切的溢美盛贊之詞全部都加諸于其上卻還猶嫌不夠。
這樣的表現無疑也激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心——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歌劇,才會得到如此高的贊譽與評價?
于是,
更多的人處于好奇走進了歌劇院當中,
雖然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發現自己甚至連票都搶不到就是了。
一時之間,
《茶花女》居然造成了萬人空巷的效果,已經開始有人將其同英國的莎士比亞的作品放在一起對比,
并且認為它足夠被同《奧賽羅》放在一起相提并論。
這可不是什么簡單的評價。
要知道,
比起莎士比亞作為英國的超越者的龍頭的身份,他更廣為人知并且為大眾所熟知的,
是他作為文學家的身份。
這位本可以靠異能、卻偏偏要靠自己的才華予世人以震驚的大佬擁有著磅礴的靈感和創作欲,
從他的手中所創造出來的諸多作品在整個歐洲都影響深遠,被認為是人類文學史上一顆無比耀眼的明珠。
而《奧賽羅》,是莎士比亞所創造的一系列作品當中也極為出彩的一部,
由他自己所親自操刀改編的同名戲劇,
則更是被認為足以攀摘歌劇殿堂最頂端的明珠的有力候選。
而現在,
《茶花女》似乎能夠享有同等的殊榮……
這仿佛已經從側面證實了,
這是一部多么成功的作品。
作為《茶花女》絕對的領銜主演的歌唄,自然也因此在法國一炮而紅,
無論是聲勢還是地位都全部水漲船高。
再加上歌劇是高雅的藝術,是徹底區別于娛樂圈和明星、更高一層的藝術,
在法國受到絕對的追捧——而作為全世界的文藝與浪漫之都,有不少的藍血奢牌都起源于法國,又有澀澤龍彥在其中作為穿針引線的作用而存在,于是一時之間,這些奢牌都紛紛吻了上來。
太宰治頓時陷入了某種幸福的煩惱當中——哎呀,這家給的待遇不錯,這家的態度很誠心,這家的title說出去名聲最響……
這些當中無論是哪一個單獨拿出來,都是足夠藝人們眼紅的存在,偏生現在太宰治居然還在挑挑揀揀的找毛病,當真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令人嫉妒的眼睛滴血。
然而,這都只不過是一些表層的、最不值一提的部分罷了。
自從《茶花女》的歌劇首演之后,這件事情真正引起了轟然大波的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