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王臉色難看地抿唇,深深地看了劉喜一眼,半晌才道,“只要蘇妙漪一死,公公當真會將母妃的那封絕筆書就此焚毀?”
劉喜笑道,“自然。老奴與殿下從來都是一條船上的人,怎會做傷害殿下的事?”
端王眼底掠過一抹譏嘲,卻不知是對劉喜,還是對自己。他收回視線,扶穩自己頭上的冠冕,“……孤明白了。”
二人的交鋒點到為止,就此結束。
劉喜離開,方才押送江淼的那群宮婢卻去而復返。一個個捂著被藥粉撒中的眼睛,睜也睜不開,“殿,殿下,江娘子跑了……”
端王頭疼欲裂,已無心再責怪宮婢,只擺了擺手,拂袖離去。
夜色落幕,華燈初上。
多日未開張的知微堂仍緊閉著門,可二樓的議事廳卻燈燭通明,窗紙上映著來來回回走動的人影,從樓下經過時還能聽得些爭執不下、歇斯底里的吵嚷聲。
四部的探子今日幾乎都留在知微堂,正各自出著不靠譜的主意營救蘇妙漪。四部說還是要出小報煽動民心,二部說去牢獄里換個死囚替代蘇妙漪,三部說,要寫狀書去衙門告御狀,一部是最不要命的,一句“挾天子”剛說出口,便被其他幾部蜂擁而上,摁在地上捂住了嘴。
“砰——”
一聲拍桌的巨響終止了這場鬧劇。
眾人動作僵住,有那么一瞬竟覺得是他們的東家回來了,可轉頭一看,坐在首位的卻是身懷六甲的穆蘭。
穆蘭眉頭緊鎖,扶著酸痛的腰緩緩站了起來,“先寫小報,為蘇妙漪鳴冤請命!天亮之前,務必要讓汴京城里的百姓人手一份!”
報探們面面相覷,無從下筆。
穆蘭咬牙,“我來說,你們寫!”
一個時辰后,緊閉許久的知微堂大門轟然打開,報探們魚貫而出。
此刻正是汴京城最繁華熱鬧的時候,州橋四周的街巷花燈如晝、人來人往,知微堂的報探們以州橋為原點,四散而走,將手中小報飛快地分發給來往百姓。
原本歌舞升平、歡聲笑語的夜市,似乎因這一插曲陷入短暫的凝滯。
就在眾人駐足看向手中的小報時,穆蘭護著自己微微凸起的小腹,穿過人群,緩緩走上州橋。
她的目光在州橋下掃視了一圈,驀地揚聲道,“知微堂蘇妙漪,從商以來,謀利不忘義,廣行善舉,惠及黎民。去歲冬日,湘陽城破。她一女流之輩,孤身趕赴前線,挽狂瀾于既倒……”
幾年的訟師經驗,叫她一張口,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萬眾矚目下,穆蘭一字一句道,“前線軍報已然嚴明,但凡援軍晚到一日,便會貽誤戰機。也就是說,若沒有蘇妙漪,湘陽一戰必敗!那如今的你們,難道還能在此安享太平?”
李徵匆匆趕到時,就見州橋下,鴉雀無聲,州橋上,他那懷胎數月的夫人站在最高處,被不遠處的燈火映照著,明眸閃爍,光華灼灼。
“就是這樣一位功臣,明日卻要被押上刑場、身首異處……”
穆蘭也看見了橋下的李徵,目光卻只停留了一瞬,便驀地移開,語調也隨之激昂,“她蘇妙漪若死了,那是為誰而死?那小報上的詔令,難道是為了她自己,為了她的知微堂,為了她蘇家的榮華富貴嗎?!她是為了湘陽城的數萬俘囚,是為了所有百姓,更是為了大胤往后百年的國威!”
州橋下的議論聲逐漸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