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人類的潛艇開進了怪獸的領地,打出的光線對上了阿薩思的眼,但雙方都沒有應激,也沒有做出進攻性的動作。
約莫二十分鐘,潛艇安全地撤離,于巢穴3海里處徘徊,并在翌日拍到了怪獸游出巢穴捕獵的畫面。
“它距離那頭小須鯨有5海里,當它沖出巢穴時,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在向誰發起攻擊。”
“相距5海里發起沖擊,卻只用了32秒捕獲獵物,這是個什么概念?它的捕食速度是個奇跡,而且我認為它沒有使出全力。”
“好消息,它對潛艇沒有興趣;壞消息,它是食肉動物。”
“無法靠近它的巢穴,輻射濃度非常高,再接近的話,船員存在基因畸變的風險。”
“收到,我們會繼續觀察。”
阿薩思吃起了冰鮮魚肉,人類在船艙里啃罐頭。
這本是相安無事、各自美好的一段進食時光,不料,刺耳的警報聲響了起來。
阿薩思的巢穴坐落于東經150度、北緯80度的冰蓋之下。
該地臨近俄羅斯北部,與東西伯利亞海相接,也與波弗特海相連,更與白令海峽相通,是一塊海產資源豐富,又能直達俄美加、取用陸地資源的寶地。
若非極端寒冷,不適合大多數人居住,恐怕北極早被人類占領。
可即使北極不宜居,人類也在冰蓋之上建起了基地。
現代信息發達,一處受災,百處傳訊。因此,當阿留申群島的警報響起,聲音似海豚飛躍了白令海峽,在北極的冰蓋和海底同步打響。
或許,對于人類來說,警報聲在人耳能承受的范圍之內,只在潛艇和基地擴散,絕不會驚動冰層下的大家伙。
殊不知,阿薩思的五感超絕,進化后的敏銳度尚不能控制。
是以,在人耳聽來“還行”的頻率,鉆進她的腦子等同“噪音”,幾乎讓她瞬間脫離了進食的愜意狀態,渾身肌肉梗起,進入了無意識的戒備之中。
這是什么見鬼的動靜?
地震了、海嘯了、異形入侵地球了還是基多拉復活了?
她放下啃了一半的小須鯨,把冰鮮魚肉撥進巢穴深處,之后一騰身游到洞口,仔細分辨海水中傳來的頻率和信息素。
就像一滴血落入海中,能被幾百上千米外的鯊魚輕易捕捉到腥味,人類通訊的頻率譬如滴入大海的鮮血,也能被阿薩思聽見。
放開感知,她的耳畔交錯著各種語言的傳聲,有的能聽懂,有的聽不懂。但無一例外,人類的語氣十分焦灼,似乎發生了大事。
“環太平洋總部向所有單位報告,我們已確認一頭三級怪獸正在向阿留申群島移動。啟動防御協議,等待進一步指示,所有非必要人員,立刻撤離該區!”
“警告!入侵警報!疑似‘斧首’的三級怪獸將在30分鐘內登陸阿留申群島,所有戰斗單位前往各自崗位,立即準備部署!”
“請求支援,白令海和阿拉斯加一帶暫無待命的‘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