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知為何,她心中非但沒有半點遺憾,還萬分慶幸自己長得普通。好吧,這是她第一次感謝自己長得像個惡魔。
但比起這些“小事”,她更在意的是人類對她的研究。往往,她總能在人類的對話中找到自己的優勢和定位。
比如那對研究員姐妹,當妹妹把她的數據交給姐姐后,那位姐姐就眉頭緊皺,像是見識到了什么不可思議的事。
接著,對方語氣凝重地說道:“一般來說,動物的大腦大小在它出生的那一刻就決定了,雖然會在成長的過程中發生一定變化,但絕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p>
該是核桃大小的腦子就只能是核桃大小,不可能長成西瓜。
“可是這一只,它的大腦……”她驚疑不定,“一直在變大嗎?發育形狀與人類的大腦相似?另一只也是這樣嗎?”
妹妹嘆了一口氣:“正因為另一只不是,所以我才更擔心?!?/p>
“我不敢驚動博士,我懷疑他在制造第二只資產時根本沒有延用同一組基因,而是把闊鼻猴或黑猩猩的基因換成另一種靈長類的……至于換了什么,我不敢猜更不敢說?!?/p>
兩姐妹面面相覷,一句不說卻勝過千言萬語。
她們沒有深究和質問,所做的只是將數據報告放下,裝作無事發生,只為保全自己。
她們一個照常在實驗室看護、記錄數據,另一個也在島上工作,飼養草食性恐龍。各司其職,仿佛從未私下接觸過。
阿薩思能讀出她們平靜的表面下隱藏的恐懼,那種一見到她就“血流加快、呼吸急促”的氣息能吸引她全部的注意力,讓她不自覺地盯著她們的脖子看。
好在她長大了,對自己的獸性和食欲有了一定的控制力。否則,她們時不時的注視會被她視為挑釁,進而她會攻擊籠子,引發騷亂。
不過托她們的福,她對自己的腦子多了些了解。
看來她的確是獨一無二的恐龍,畢竟她的頭腦與她的同類截然不同。
近幾日,由于她捕食鱷魚的技巧越來越熟練,人類便停了鱷魚的供給,改換投喂紅腹鯊,也就是“食人魚”。
它們雖然有“鯊”的名頭,但實際上是淡水魚種。一般生活在河流和溪水中,喜歡群居,熱衷食肉,有著極其鋒利的牙齒,利到能在鋼鐵上留下咬痕。
凡是被它們盯上的獵物沒有一只能逃出生天,而這些獵物中也包括了某些倒霉的土著人類。
午后,生態箱的水位又高了,食人魚游了進來。
她并不想暴露自己會游泳的技能,只能“委委屈屈”地縮在不大的陸地上,趾甲不緊不慢地敲擊著地面。
她原以為新來的魚也會上岸,已經做好了一打多的準備??伤攵嗔?,不是每條魚都會爬,食人魚只能在水中活動,她要么下水去捉,要么想法子把它們釣上來。
尾巴在地上掃了掃,她低下頭看著水面,思考著怎么果腹。
說來也巧,隨著水位上升,她的趾甲正好敲進了水里。拍打一響,漣漪一開,食人魚立刻被動靜吸引,齊齊掉頭轉向她——敲開漣漪的趾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