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你不懂。”有人則看出了其中的關竅,“自此再無恩主與門生,大家啊,都是天子門生嘍!”
武泰二年春,大魏第一屆科舉考試在各州郡舉行。與此同時,侯景大敗萬俟丑奴,生擒蕭寶夤,收復關隴。至此,大魏烽火平定。
“阿兄何日歸京?”身在洛陽的阿昭又給賀蘭定寫信,催其回洛陽。
“啊!!!”賀蘭定仰頭大喊。對于洛陽他有恐懼癥,總覺得那里不是自己該待的地方。他不怕戰場上看得見的刀光劍影,卻害怕朝堂上看不見的暗流涌動。
賀蘭定提筆給阿昭回信,“亳州自貿區剛剛建成,規矩法度仍需完善,待為兄料理好亳州諸事,便啟程回京。”
嗯,等亳州自貿區試點成功走上正軌,自己就該去關隴一帶走走看看了。將亳州經驗傳授給敦煌,在河西走廊再開一個自由貿易區,促進絲綢之路的繁華——反正就是不想回洛陽。
洛陽的阿昭收到賀蘭定的回信一點兒也不驚訝。她這個阿兄啊!旁人對權勢都是趨之若鶩,阿兄卻避如猛虎。
“不過”阿昭輕輕一笑,“阿兄你總歸是要回來的。”如今想在外頭浪,那就再浪一浪唄。
將賀蘭定的回信放進木匣妥當收好,阿昭喚來內行官詢問“阿昭紙坊”的經營情況。
想要以科舉制代替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光光是廢除制度可不行,關鍵是切斷世家對知識的壟斷,推行教育普及化。
隨著科舉制的推行,阿昭下令在各個郡縣建立小學館,州郡設府學,無入學門檻,有教無類。
“辦學館?!呵呵。”不少世家都在等著看阿昭的笑話,光是筆墨紙硯書的花費就是一筆巨資,能拖垮國庫。真以為讀書識字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嗎?
他們卻不知,對于手握“造紙術”、“印刷術”的阿昭來說,書本、紙張還真不費事兒。
雕版、涂油、印刷、切裁、打孔、裝訂。流水線上,一本本曾經被世家珍藏的圣人之言被生產出來,小山一般地堆滿了倉庫。曾經一本售價八千錢的《孟子》,如今只需半尺絹布就能購得。
“以布匹交換貿易,很不方便啊。”不僅搬運不易,而且收上來的絹布,有長有窄,有厚有薄,質量參差。
“該是重新發行貨幣的時候了。”阿昭眼睛一亮,再次去信亳州——阿兄快回來!我要印紙幣啦!
武泰二年十一月冬,大魏經濟司成立,首任司長由敕勒王賀蘭定擔任。
“阿兄,你不用每天上朝,只要在衙門辦公,把經濟司給建起來就成,早日恢復大魏的經濟體系。”阿昭就是以這個由頭將賀蘭定從亳州給“誆騙”回來了,“阿兄,發行紙幣什么的,我也不懂啊,旁人只覺我是異想天開。你快回來幫幫我。”
一聽不需要和朝堂上那些一肚子黑水、腦子全是彎彎繞繞的大臣們打交道,賀蘭定松了口氣,包袱款款回了洛陽,關起大門專心琢磨重建大魏經濟體系的大事兒——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紙幣的防偽制造。
終于將賀蘭定“誆騙”回了洛陽,阿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又一日朝會上,阿昭提出要梳理大魏建國以來的冤假錯案,還蒙冤者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