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也不如敕勒川!”商隊的領隊是賀蘭部落的阿史那熊塔,
是阿史那虎頭的堂兄,
也是之前草原商隊的主力之一。
阿史那熊塔不許眾人磨蹭,敦促著趕路,“晌午前必須要抵達沙坡子村?!?/p>
沙坡子村是離大青山最近,
同時也是人口最多的一個村。那里原本也是軍鎮,
但是隨著朝廷中心移遷洛陽,
沙坡子村作為軍事要塞的功能也漸漸沒落,當地的軍戶逐漸與農戶無異,過上了耕田織布的農家生活。
走著走著,眾人又情不自禁拉緊韁繩,
放緩了腳步,仰頭看著突兀樹立于荒野的一塊巨石。
“這是什么,
怎么孤零零的立在這兒?”
“看呢,
上頭有字?!甭愤^巨石,眾人又走不動道了,好奇地打量著石頭上的刻字,企圖分辨出些什么。可惜,在場的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
誰也看不到石頭上刻著什么東西。
“這個是記功碑?!彪S隊出行的田文漢向眾人解釋。
作為技術人員,
田文漢本該留在賀蘭大宅專心琢磨生產工具的改良。但這是賀蘭商隊第一次南下,
賀蘭定擔心草原眾人不了解山南邊的情況,
便點了田文漢隨行。讓他這個原本就生活在山南的漢人看著些眾人。
田文漢老家在平城郊外,又曾有進城做工的經歷。雖然同樣大字不識一個,但是見識可遠超于這些第一回
離開草原的“鄉巴佬們”。
見大家伙都看向自己,田文漢的腰桿不禁挺直了幾分,清清嗓子解釋道,“這個應該就是道武帝的記功碑?!?/p>
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以“武”字為謚號,可見是個善于征戰的君王。而稒陽道上的這塊石碑記載的正是當年道武帝拓跋珪踏破五原,打敗鐵弗匈奴劉衛辰之子之力鞮的事情。
“是大可汗啊!”眾人聞言俱是欣喜,臉上洋溢著驕傲的笑容——帶領著鮮卑兒郎征戰天下,創下大魏基業的道武帝拓跋珪是所有鮮卑兒郎心中永遠的神。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提起天神一般的祖上,就免不了要提幾句如今不爭氣的后人。
“行了行了!”阿史那熊塔打了個鞭子,發出破空之響,催促道,“閉上嘴巴,好好趕路!想東想西,不如想想怎么賺錢!”
提起賺錢的事兒,眾人都沒了懷古傷今的勁兒,馬鞭一揮,催促著馬兒快快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