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古代的交通不發(fā)達。并不是所有地區(qū)都有煤礦,
想要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以煤作主要燃料,
那必須得先建成較為發(fā)達的交通體系,
將煤從礦場運出去。
兩種因素疊加之下,普通老百姓們還是會選擇自己砍柴自己燒,而官方也沒有那樣多的人、物力去建成交通網(wǎng)絡(luò)——倒也不是不行,將建造佛寺、開鑿石窟的人手和資金抽走去修路,
建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wǎng)絡(luò),指日可待啊!
可是,
煤對草原老百姓而言卻是一種非常適合的燃料。草原沒有柴木可砍伐,
只能以混有植物纖維的牛糞作為燃料。
一旦煤進入草原,多余下來的牛糞則可以作為肥料來提升地力,土壤肥沃又會帶來糧食的豐收,這將會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
除此之外,將煤作為燃料,
窯爐的溫度也會更高,
用來鍛造武器可以去除更多雜質(zhì),
鍛造出削鐵如泥的寶劍不是夢想!
對了!賀蘭定眼前一亮:有了充裕的燃料,
自己說不得還能搞出蒸汽發(fā)動機呢!直接跳過以水力、風力為動力的中間過渡階段,跑步進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正思維發(fā)散著,外頭傳來動靜,卻是阿史那熊塔過來了。
“去東北的商隊已經(jīng)組建好了,哪天出發(fā)?”阿史那熊塔請示賀蘭定。
去東北行商,其目的是去大鮮卑山探路。按照鄭樞圈畫出的地方,在大鮮卑山的北麓和南麓都有一座露天煤礦。只要把地表的雜物清理掉,不需要打井深挖,直接開采地表的煤礦就可以了。
賀蘭定將煤礦地圖交給阿史那熊塔,叮囑道,“行商是次要,主要是找到這兩處煤礦,注意不要和當?shù)貏萘ζ饹_突。”
大鮮卑山那邊資源豐富,除了有許多少數(shù)民族生活在其中,高句麗亦對其虎視眈眈。賀蘭定的計劃是低調(diào)行事、悄悄滴發(fā)財。
“明白!”阿史那熊塔知道自己此行身負重任,關(guān)系到懷朔未來的發(fā)展。
待去東北的商隊出發(fā),賀蘭定琢磨著要不要提前把窯爐建好——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鍋子都洗干凈支好了,就等“煤”下鍋了。
正暢想著美好的未來,大將軍府來人傳喚。
賀蘭定猛一拍腦袋,終于想起自己好似忘了什么事情——出門小半年,回家也沒去見見阿翁和舅舅,顯得很沒良心啊!
帶上從雍州買的當?shù)靥禺a(chǎn),賀蘭定來到大將軍,卻沒能見著阿翁和舅舅。一問才知道,阿翁去練兵了,舅舅去督促水利了。
聞言,賀蘭定吃驚,心道,大家伙干勁很足啊!就連阿翁都燃起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