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賀蘭定感慨的功夫,大管事和工匠組完成了對接,敲定好了工坊改造工程。
“改造歸改造,不能影響了日常的生產(chǎn)。”這是大管事的最低要求。
工匠組拍著xiong口保證,“放心,分步改建,丁點不耽誤日常?!薄_玩笑,他們連給皇帝改建宮殿都不會影響朝庭辦公,一個工坊改造,還不是手到擒來。
“都對接好了?”見雙方談的差不多啦,賀蘭定才抬步上前詢問情況,“可存在什么困難的地方?”
工匠組直言,“郎主這工坊預(yù)期使用多久?”不同的使用年限,造法可不同。主要是草原上的木材、石材都是稀罕物件,能少用就少用。
賀蘭定卻道,“要方便搬遷?!贝笪阂膊恢朗裁磿r候會亂起來,屆時,牛羊馬兒都能帶走,可是工坊、食肆這些固定資產(chǎn)可就難搬遷了。
工匠們?nèi)粲兴?,思索片刻后,點頭,“明白了。”
雖然不明白郎主為什么要提這樣的要求,但是世代服務(wù)于皇家的他們明白一個道理:領(lǐng)導(dǎo)說什么就是什么,少問多做,活得久。
羊毛工坊的擴建改造工程不僅順應(yīng)了發(fā)展的需求,更加提供了許多的工作崗位。流民營中的大部分流民都被調(diào)配去了改造工程的工地。
人多力量大,龐大的改造工程因為流民們的加入進展神速,才五六日的功夫地窩子便已經(jīng)挖好了坑。
在建設(shè)流民營的時候,工匠組就提出了挖地窩子的設(shè)想。但是當(dāng)時時間緊,人手又不足,地窩子的計劃便擱置了。
原本工匠們還扼腕嘆息,無法一展所長,實現(xiàn)自己的腦中構(gòu)想。誰知,剛過完年節(jié),大工程便來了。
“給郎主干活可真好。”匠人們感嘆著。
充足的資金,充分的信任,從來不瞎指揮。賀蘭定簡直是所有工匠心目中的夢中雇主。
“等開春了,我想把家人給接過來?!边@些工匠流放過來時,有的是家屬隨同一起的。但更多的人考慮到北地苦寒,并舍不得家人們跟過來受苦。
誰知,苦頭都是在路上吃的。自打進了懷朔鎮(zhèn),更準確地說,自打為賀蘭家干活,那是一日苦頭都沒吃過。
每日吃好穿暖,還不用擔(dān)心在頭頂上的雇主無理取鬧——比如,某個工匠就被宮中娘娘喊過去改造宮殿。改造的要求是:風(fēng)水布置務(wù)必讓人生不出兒子。
摔!他們是工匠,又不是巫祝。
安穩(wěn)的生活,對于未來的信心,讓不少流放者們生出了將家人接來懷朔的念頭。
“在懷朔,只要不是懶到根子的家伙,就能活下去。”不知不覺中,這么一句話在懷朔廣為流傳,還插上翅膀飛過大青山,傳到了朔州,傳到了恒州,傳出了很遠、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