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令修將嘆息拋到一邊,沉下心來,伏案細細編寫教案。
三日后,鄭令修終于拿出了一份令賀蘭定滿意的教案。
“不錯!”賀蘭定點頭,“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讀來有趣!”
學生們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給他們咬文嚼字相當于對牛彈琴,不如通過一些有趣生動的小故事,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在故事中學到知識。
“如今族里正忙,你每日開兩堂課。等到了冬日,課時會加長。”
正值夏季雨水充沛之時,整個賀蘭,準確說,整個懷朔都陷入了空前的繁忙之中。所有人日夜不綴,披星戴月地忙活著,就想在寒冷的秋冬季來臨前生產出更多的羊毛制品,為部落換來過冬的物資。
這個時候將人員抽調出來上課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賀蘭定決定先小范圍開班。
族中十二歲以下,三歲以上,無論男女,每天早晨日出之時,集中上半個時辰的認字課程。日落之后,則再次集中上半個時辰的禮義課。
一早一晚的課程設置是為了不影響這些孩子的做工。放在后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還是不識人間愁滋味的小學生,可是在眼下的懷朔鎮,他們已經不得不用自己小小的身軀為家庭和部落做貢獻了。
撿牛糞、擠牛奶、放羊、揀羊毛、送豆腐都是這些小孩兒能干的活計。
“阿靜去上課,擠牛奶誰去干?”
“須蜜多已經說了人家了,說上課不合適吧”
賀蘭定的上課通知一出,族中立刻議論紛紛。大人們手里一邊做著活計,一邊說著上學識字的事情。
“阿媽,你就讓我去上課吧。”女孩兒苦苦哀求著,“我保證,一點也不耽誤家里的活兒,我每天少睡一個時辰就行了。”
中年婦女面露難色,望著自家女兒,嘆道,“你那點子活兒,阿媽順手就能做了。問題不是在這兒”
婦女摸摸女兒的發頂,道出自己的憂慮,“你已經說了人家了,今年冬天便要嫁過去了,這個時候識字”又有什么用呢?說不得還會引來夫家的不喜。
“阿媽!”少女胳膊環住婦女的脖子,泣聲道,“阿媽,那就不嫁人了吧,我害怕”離開家人去那誰也不認識的部落生活,光是想想就讓人害怕得睡不著覺。
“傻孩子,哪能不嫁人呢。”婦女輕撫著女兒的背脊,安撫道,“那孩子你阿爹見過的,說很強壯,家里牛羊也多。你嫁過去會好的。”
少女嗚咽,“不會好的。不會比現在好的。”現在的日子多好啊,只要有郎主在,他們就什么都不要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