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倩,立刻行動。
動用我們能調動的所有資金,聯系中航海運集團,把他們未來三個月內所有能租到的、合適的、尤其是能走巴拿馬運河航線的遠洋貨船,全部以長期協議價格租下來!
越快越好,不惜代價。”
當時,整個公司都對這個指令感到困惑不解。
陽旭資本是投資公司,不是貿易公司,租這么多貨船做什么?
難道要去搞海運?
這完全偏離了核心業務。
連胡倩自己,在執行命令時,也頂著巨大的內部質疑和資金壓力。
但她對林陽有著近乎盲目的信任,這份信任源于過去無數次“神跡”般的精準操作。
她雷厲風行,當晚就親自帶隊,與中航海運集團展開了密集談判。
憑借著陽旭資本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胡倩出色的談判技巧,以及中航海運對長期穩定租約的需求,雙方在短短兩天內就敲定了協議,以相對優惠的價格鎖定了中航海運未來三個月相當一部分的閑置運力。
這筆操作在當時的海運市場上,被一些業內人士私下嘲笑為“錢多燒的”和“外行亂拳”。
然而,僅僅過了兩周,7月15日,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停航公告如同一顆重磅炸彈,瞬間炸翻了全球供應鏈。
繞行好望角不僅航程倍增,時間成本劇增,更可怕的是,可用運力瞬間變得極度稀缺。
運費市場像坐了火箭一樣直線飆升。
就在市場恐慌情緒達到頂點,運費達到令人咋舌的高度時,胡倩果斷下達了第二個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