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咪甩了甩長尾巴,悄無聲息離開獸醫的治療室,使用貓貓雷達開啟搜尋模式。
來來回回轉悠兩圈,喻以筠總算捕捉到微弱的嚎叫。
他抖了抖耳朵,瞬間捕捉圓圓和飛飛的媽媽,目前所在位置。
救助站給母豹安排的野化基地,果然在救助站附近的山頭,盡可能融入自然環境。
自從救助站成立以來,幫助過許多受傷雪豹。
有些雪豹傷得太重,喪失野外生存能力,必須送到動物園人工照顧。
有些雪豹傷勢痊愈,卻過慣了有吃有喝的日子,沒辦法自主捕獵,憑實力給自己混了個編制。
倘若遇到依然保持野性,有機會重回大自然的雪豹。救助站工作人員會單獨飼養,從一開始就保持距離,避免野生動物與人類太親近。
像母豹這種被人工喂養小半年,已經習慣動物園生活,又準備重新放歸的案例,確實比較罕見。
考慮到母豹已經半年沒有狩過獵,直接放歸棲息地肯定餓死。
救助站工作人員隔空請教具備野化經驗的救助機構,從物種習性比較相似的猛虎歸山團隊那里,借鑒到了挺多經驗。
經過討論,他們為母豹制定的野化計劃,總共分外三步。
首先,讓雪豹遠離人類社會,重新適應野外環境。
其次,模擬雪豹生活的真實狀況,測試她應對危險的能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考核她的狩獵能力。
母豹雪生雪長,在山里呆了小半輩子。
即使過了半年安逸生活,屬于頂級狩獵者的野性并沒有被消磨太多,很快習慣了山間生活。
前兩個項目,母豹表現出色,展露出絕佳的適應能力。
問題在于——
喻以筠順著聲音,來到被高高籬笆圍起來的野化基地附近。
飼養員姐姐拎著一只肥美的走地雞,丟到母豹面前,然后拿出秒表開始計時。
豬咪三兩下跳到高處,找到絕佳觀影區,眼饞地盯著那只走地雞。
“喵嗷?”那么肥的雞,肯定很好吃吧?
走地雞感受到頂級掠食者充滿危險的視線,不安地走來走去,在偌大的圈舍中來回踱步。
約莫過去足足五分鐘,一頭膀大腰圓,體表斑紋被撐成橫向橢圓,低頭有足足三層下巴的豹,慢吞吞登場。
她腹部沉甸甸墜著,不知道的人見了,還以為雪豹也像家貓一樣有原始袋(部分貓科動物腹部垂下軟軟的脂肪)。
“喵嗷?”
喻以筠走南闖北,縱橫四海,第一次遇到比自己還像‘豬咪’的大貓。
也不知是她本來就圓潤,還是進入動物園,接受了養豬式投喂,才導致迅速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