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只非洲象,平均每天要喝200升水,吃300-600斤植物。
當n河道的食物只能供養食量更小的動物,無法喂飽它們,非洲象就會向其他區域移動。
非洲象離開后,n河道生存壓力減小,其他動物自然不必遷徙。
大多數獅子,知道跟隨獵物遷徙,能夠找到更多獵物。
但非洲象不在獅子的食譜上,過去幾十年,沒有獅子想過跟隨非洲象移動。
直到喻以筠出現,沿著非洲象的足跡穿過草原,又穿過一片寸草不生的干旱荒漠,爬過高高的沙土丘。
經過小半個月的跋涉,在距離n河道大概五百公里的地方,他們看到……
一片嶄新的綠洲!
成群的鴕鳥聚集在這里,還有喻以筠之前很少看到的,尾羽斑斕的水鳥埃及雁。
在他們正前方,蹲著一只大長腿藪貓。眼神清澈,看樣子和他們一樣剛剛獨立,躲在草叢里準備抓埃及雁。
同為貓科動物,藪貓各方面習性,與獅子多多少少有相似之處。
它能夠生活在這里,代表這片區域的氣候,很可能適合大貓生活。
那只本土藪貓,似乎沒見過獅子。
看到流浪三小只,它拋棄快要到嘴的埃及雁,好奇地湊過來,繞著三只獅子繞了一大圈。
“喵~”
你們就是本貓長大后的樣子嗎?
喻以筠同樣
克魯格獅(二十)
那些年當華南虎的親身體驗,
告訴喻以筠:
重新征服棲息地,是一項大工程!
想當初,‘猛虎歸山’團隊正式放歸第一批華南虎之前,
對參與野化的華南虎,
進行層層篩選和長達好幾年復雜嚴謹的野化訓練,
最終才從現存幾百只虎子中,
成功放歸19只。
同時還派遣專項小組,仔仔細細考察保護區地形地貌。
害怕籠養虎虎野外競爭力低,難以生存,團隊甚至提前十年,在秦嶺散養了一批野黃牛……
今時不同往日,豬咪現在變成一只土生土長的非洲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