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敲側擊地提醒他們注意金國的動向?他們很可能會不以為意。
或許,可以從遼國的覆滅說起,強調唇亡齒寒的道理。再說說花石綱的危害,百姓的疾苦,希望朝廷能夠停止苛政,休養生息,增強國力。
但他知道,這也很難。蔡京等奸臣不會允許有人破壞他們的利益,宋徽宗也未必會聽進去。
但他必須去試。
趙淵深吸一口氣,將那張寫著
“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城破”
的紙卷小心翼翼地折好,放進貼身的口袋里。這是他的秘密,也是他的動力。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推開窗戶。
雨后的空氣帶著一絲涼意,夾雜著泥土的芬芳。遠處的街道上,偶爾傳來幾聲犬吠,更顯得夜的寂靜。
他抬頭望向天空,烏云密布,看不到一顆星星。
但他的心里,卻仿佛有一顆星星在閃爍,那是希望的光芒。
“我趙淵,”
他對著漆黑的夜空,低聲宣誓,“在此立誓,定要在這場浩劫中活下去,定要盡我所能,救下更多的人。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在寂靜的夜空中回蕩。
宣誓完畢,他感到一陣輕松,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他知道,未來的路會很艱難,很危險,但他已經讓好了準備。
他關上窗戶,回到書桌前,開始收拾東西。幾件換洗衣物,一些碎銀子,還有那枚刻著
“淵”
字的玉佩,都被他仔細地放進一個小包袱里。
讓完這一切,他吹滅油燈,躺在床上,閉上眼睛。
明天,將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無論結果如何,他都會坦然面對。
因為他知道,他已經不再是那個迷茫、恐懼的現代學生趙淵了。他是趙淵,一個在北宋末年掙扎求生的宗室旁支,一個肩負著希望和使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