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暗流
政事堂的銅漏滴答作響,魏徵將門下省的封駁文書推到案中央。那文書上蓋著七枚朱印,是門下省給事中們聯名簽署的,墨跡未干的
“駁回”
二字,正對著房玄齡草擬的
“商戶需經中書省備案”
詔令。
“房相這詔令,是要將戶部的職權也攬過去?”
魏徵指尖敲著案面,“《唐六典》明載‘商戶備案屬戶部金部司’,中書省強行插手,是想讓六部形通虛設?”
房玄齡拿起詔令副本,指著
“涉外商戶”
四字:“沈越與胡商往來密切,其生意已涉及西域貢品,屬‘邦交事務’。按制,邦交相關的商戶監管,本該中書省與鴻臚寺共管。”
他特意抬出鴻臚寺
——
那是掌管外交事務的機構,寺卿是他的門生。
“荒謬!”
門下省給事中王珪忍不住反駁,“《關市令》規定‘凡境內商戶,無論與何人交易,皆歸戶部管轄’。房相這是強詞奪理!”
就在雙方爭執不下時,長孫無忌慢悠悠開口:“依老臣看,不如請六部尚書前來共議。畢竟商戶備案牽涉甚廣,需聽聽執行部門的意思。”
他這話看似公允,實則是在給魏徵爭取時間
——
戶部尚書是魏徵的盟友,此刻正在宮外等侯消息。
房玄齡何等精明,立刻識破了長孫無忌的用意:“不必勞煩六部,此事政事堂便可定奪。按制,三省長官過半數通意即可推行。”
他算準在場的七人中,有四人是自已派系,穩操勝券。
魏徵卻突然起身,從袖中抽出一份文書:“這是門下省核查的近三年商戶稅銀記錄,其中涉外商戶的稅銀占比不足一成。為這一成稅銀改動制度,怕是會引起長安百商恐慌。”
他將文書傳閱開來,上面詳細記錄著各行業的稅銀明細,連西市胡商的小額交易都赫然在列。
房玄齡的臉色越來越難看。他沒想到魏徵竟連這種細枝末節的賬目都查得如此清楚。政事堂內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誰也不愿先開口打破僵局。
此時的清泉坊,沈越正和工匠們調試新讓的銅制濾水器。這批次的濾水器在底部加了層細銅網,是他根據大理寺的建議改良的,既能過濾河沙,又能防止木炭粉末漏出。
“掌柜的,軍器監派人來說,這批貨要加急,三日后就要送到北疆軍營。”
伙計匆匆跑進來稟報。
沈越點點頭:“知道了,讓工匠們加把勁,晚上我請大家吃胡餅。”
他剛交代完,就見李麗質的侍女從后門進來,遞給他一個錦盒。
打開錦盒,里面是塊玉佩,上面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