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他頗有急智,當下故作正色道:
“只聽明月大家這句話,便知道你對生活的熱愛勝于常人呢!”
岳明月微微一怔,沒想到楊雄竟然是這么一個回答,當下問道:
“楊先生這話怎么講呢?”
楊雄一邊思索答案,一邊徐徐胡謅道:
“所謂大道三千殊途同歸,音樂和武藝一樣,也是對生活態度的一種體現。只有真正熱愛生活的人,才會對各種地方的風土人情和音樂產生興趣。”
岳明月微笑道:
“楊先生這話甚是。”
楊雄得到這段時間的緩沖,終于勉強從記憶中找到了一個答案。
因說道:
“像我剛才說的一樣,音樂作為陶治情操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每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特點。
塞外各族大都過著游牧生活,喜歡逐水草而遷徙,因此他們的樂器一定會攜帶方便。
其次由于塞外空曠,因此樂器的聲音嘹亮動聽,十分的活潑和狂野。
不管是篳篥、笙篌、羌笛還是胡茄、羯鼓,和中原的樂器一比,區別都是顯著而明顯的。”
岳明月終于動容了。
之前她雖然聽過楊雄的詞曲和不少傳聞,但由于楊雄的詞曲不講平仄和對仗,說實話她心里還是很不服氣的。
此時聽楊雄一說,岳明月終于知道盛名之下無虛士,對方果然是滿腹經綸。
當下第一次真心實意地稱贊道:
“先生所言,發人深省。奴家拜服哩!”
楊雄心中暗道僥幸。剛才的這一番話,是他從前世記憶里尚秀芳說過的話里找出來的。
他正想說什么,卻聽系統的提示響了起來:
【岳明月對你的好感度+15!】
楊雄沒想到還有這種意外收獲,反正白送的好感度不要白不送,等到時候領一波群芳譜積分也不錯。
他知道眼前的這一關已經過去了。
果然,接下來的茶樓時間里,岳明月又請教了幾個問題。
楊雄當然解決不了,不過有了之前的先例,他避重就輕講了一番,倒也令岳明月頗有啟發。
兩人相處得越發融洽了。
見時候不早了,楊雄站起身來,道:
“在下還有別的事情要辦,就不陪明月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