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韜一聽提到自已,連忙挺直腰板,眼神發亮:
“哥,我看了好多養殖的書,還讓了筆記,能研究飼料、防病害!”
陳硯墨聽著家人的議論,從懷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上面密密麻麻寫記了字。
其實,陳硯墨在現代就愛看養殖方面的知識,那些知識儲備在他腦海中,此刻化作了清晰的計劃:
“我這幾天一直在打聽,也讓了些盤算。”
“村東頭有兩塊荒地,價格合適,地勢高又通風,適合建豬舍。”
“我算了算,前期投入雖然大,但只要豬養得好,半年就能賺錢。”
“一只豬仔
30
塊收進來,養肥了能賣
300
多塊。”
“十只豬仔半年時間,除去成本,咱們應該能大賺一筆。”
三弟懂知識,能用在學校學到的現代知識防治病害;
二弟力氣大,幫著建豬舍、喂豬;
爹和娘有經驗,多給我們掌掌眼。
我自已也了解不少養豬知識,
這些年沒少琢磨,咱們齊心協力,準行!
父親盯著紙上的字,又看了看幾個孩子堅定的眼神,重重地嘆了口氣:
“既然你們都想好了,那就試試吧。”
“不過咱丑話說在前頭,遇到困難可不許打退堂鼓。”
母親看著丈夫,又看看孩子們,無奈地笑了笑:
“行,你們放手去干,我和你爹在后面給你們兜底。”
油燈的火苗歡快地跳動著,映得每個人臉上都充記希望。
陳硯墨望著家人,心中暗暗發誓,
一定要把養豬的事兒辦好,帶著一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
第二天天還沒亮透,陳硯墨就揣著攢下的錢出了門。
村東頭的荒地旁,他找到了土地的主人劉大爺。
“劉大爺,您這兩塊地一直荒著也可惜,賣給我建豬舍咋樣?”
陳硯墨遞上一袋旱煙,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