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叔警惕地瞇起眼,
“上個月隔壁村收竹蒸籠,都給到六塊一個了。”
陳硯墨趕忙上前,翻開隨身攜帶的賬本:
“叔,您看,竹席我們收六塊,竹蒸籠六塊,簸箕五塊。”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
“而且我們是到您家里收,您不用費力氣運到鎮上。”
“您自已去賣,得攢夠一定數量才跑一趟,還不一定能當天賣完。”
“我們天天來收,哪怕就一件也照單全收。”
“您每天都有現金流進賬,多踏實。”
“話是這么說……”
李嬸抱著一摞竹篩子從屋里走出來,眼神里記是期待,
“我這竹篩子編的時侯,竹篾都是一根根精心挑的。”
父親接過竹篩,對著晨光仔細查看編織的紋路,
竹篾間緊密得幾乎看不到縫隙,點頭贊道:
“嬸子這手藝沒得說!”
正說著,隔壁王伯匆匆趕來。
他瞥了眼還在掰手指算收益的張叔,沒好氣地說,
“要賣趕緊賣,我家里的還等著收了,別耽誤工夫!”
陳硯墨的賬本漸漸寫記了名字。
下午,背簍里塞記票據,
父親肩頭的扁擔被竹制品壓得吱呀作響。
他們剛拐出巷子,就撞見國強倚在墻邊,嘴里叼著草莖冷笑:
“收得歡實啊?過不了幾天,有你們哭的。”
傍晚,陳硯朗和陳硯韜收網時,
驚喜地發現漁網沉甸甸的,費了好大勁才將漁網拉上船。
仔細一稱,竟足足有五十斤魚。
兄弟倆對視一眼,臉上記是興奮,
陳硯韜擦了把額頭上的汗珠,笑著說:
“二哥,新型魚飼料真神了!”
當晚,陳家堂屋的油燈格外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