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硯墨拿出白天賣魚和竹蒸籠的錢,仔細數了數:
“今天賺了不少,等攢夠了,先把屋頂修了,再買些豬崽。”
陳硯韜突然從書包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紙:
“哥,我在學校問過老師了,這種新型魚飼料的材料村里都能找到!”
“咱們可以自已配,這樣成本能降不少!”
看著弟弟眼中的興奮,陳硯墨心里暖暖的。
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難,
只要一家人擰成一股繩,
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頓了頓,他看向一旁沉默抽煙的父親和二弟,接著說,
“我還有個想法。”
“現在村里不少人會編竹席、簸箕,手藝都不錯。”
“咱們收這些竹制品,談好價格,再拉到市集上賣,賺中間的差價。”
父親皺著眉頭敲了敲煙袋鍋:
“收東西得先墊錢,萬一賣不出去”
話沒說完,陳硯朗卻眼睛一亮:
“我覺得行!”
“村里王叔編的簸箕又結實又好看。”
“要是我們收過來,統一定價,再好好吆喝,肯定有人買!”
陳硯墨點點頭:
“爹,我們可以先試著收一些,價格壓低點。”
“等打開銷路了,再和鄉親們商量漲價。”
“而且竹制品和魚不沖突,多一個賺錢的門路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