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元透過樹叢,只見平原之上,三個倭寇騎兵,正驅馬追逐十數百姓。
百姓們驚恐奔逃,腳步踉蹌卻不敢停歇。
而那三個倭寇卻不急著下殺手,驅馬繞著百姓來回疾馳,手中馬鞭高高揚起,借馬力狠狠抽落。
每抽一下,便是一道血痕乍現。
一下接一下,抽得他們后背皮肉外翻,鮮血汩汩流出,在地上拖出一道道刺目的血線。
“殺千刀的倭賊!”
這些人里不少廖元都認得,都是靖邊墩內的鄉鄰。
“馬嬸子,劉老漢,還有那僅有十歲的虎娃……”
廖元眸中怒火幾欲噴薄而出,手不自覺地伸向背后的長弓。
“不行,有五十步遠,只剩兩支箭了,沒有把握。”
強壓下怒火,仔細望去。
三個倭寇,穿著制式具足,身后插著一桿色旗,胯下矮馬,手拿長槍,背后短弓,腰間懸著打刀。
具足是倭國鎧甲,胸前由兩塊鐵板鉚接,肩部大袖覆蓋多層皮革,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刀砍劍刺,又不會過于笨重影響行動,在戰場上極為靈活。
“這裝束……不是斥候,是倭軍武士!”
在倭寇軍中,軍士主要分三個等級,足輕、地侍、武士。
倭國男子十五歲起每半年一次兵檢,通過測試為足輕,不然則為民夫,足輕憑戰功升地侍,再以騎術兵法擢升武士。
武士中再選騎將,以騎戰指揮能力優勝者充任,統數十足輕,其上為侍大將,多從譜代家臣選,領百人以上。
廖元心下一沉,武士在前圍獵百姓取樂,那大隊倭寇就在后面。
果不其然,遠處一隊倭寇現身,后隊有二十個足輕、十個地侍、五個騎馬武士,還有一個騎將!近四十人!
各個裝備精良,就連足輕的長弓和長槍都俱全,不少軍械明顯取自鎮邊墩。
“媽的!”
“定是被俘的韃子,透露永安村無兵士守備,倭寇才敢這般大搖大擺地殺來。”
廖元攥緊長弓,目光似要凝出霜來。
最好的辦法就是逃。
村西有條險道,直通向江陳縣縣城,只要在那放火,拖延倭寇追兵,或有一線生機。
可村中老弱婦孺居多,以他們的腳力根本來不及。
難道,要棄下鄉鄰各自逃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