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賠了五百多塊錢,說不心痛那是假的,但是因為小眼鏡早在信里就提到了,這是做生意必定會遇到的,所以二驢子也就沒有太過糾結,為了向被自己誤會的馬老板賠禮道歉,同時也向那個老頭兒表示感謝,遂誠意的邀請他們幾個人一塊兒去飯店吃飯,另一個收廢品的中年人對他今天一下子賠了這么多,表示同情,就婉拒說:“算了吧,你今天一下子賠這好幾百塊錢,就夠倒霉的了,幾天才能掙回來啊?哪里還能讓你再多破費?”
說著,卸完車上的廢品,算完賬匆匆走了。另外幾個,也借故離開了。
二驢子說什么也沒讓老頭兒走,他倆一直等著馬老板不忙了,馬老板交代了她老婆幾句,才隨著二驢子和老頭兒一起,去找飯店吃飯。
借著這個機會,二驢子已經知道了老頭兒姓劉,于是一口一個劉哥叫他。在去飯店的路上,二驢子到超市買了兩盒將軍煙,順手要了個打火機。
二驢子平時是不抽煙的,最多就是蹭別人的煙,抽個一兩根。今天既然請客,就不能太小家子氣了。他難得抽上一回自己買的煙。劉哥接過了二驢子遞過來的煙,馬老板卻一再推辭,說自己不會抽煙。二驢子便不再堅持。
三個人商量了一回,馬老板說附近有家牛肉板面味道不錯,要不去吃碗牛肉板面?這幾年來,在北方興起了一種打工人喜愛的面食,牛肉板面,這個牛肉板面經濟實惠,物美價廉,被很多打工人所追捧。說起來挺有趣兒的,好多賣牛肉板面的老板,都稱自己是正宗的安徽牛肉板面。我們是不是認為應該是正宗的牛肉板面才好吃?錯了,據說,真正的安徽人,吃了我們北方的牛肉板面,表示不能接受。而我們吃慣了北方的牛肉板面,到了安徽,去吃當地的牛肉板面,也都大呼上當。是不是有點兒滑稽?自稱正宗的假正宗,紅過了默默無名的真正宗。這算冒牌比正品正品呢?還是算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呢?
三個人要了一碟花生米,一個干鍋雞,一個燒茄子,一筐啤酒,邊喝邊聊,主食要了兩大碗一小碗牛肉板面。每碗加了一根豆干,一個雞蛋。
這次的酒沒有白喝,二驢子要了劉哥和馬老板的電話號碼,表示到時候有事可以聯系。二驢子現在連個手機都沒有,當務之急是先要買個手機。前些天,二驢子雖然看著很多人都隨時隨地的在玩弄手機,但他隨性懶散慣了,也沒有必須要聯系的人,所以一直也沒買手機,也沒有覺得哪里不方便。
但是現在看來,沒有手機,就這么個最不被人看的起的收廢品,離了手機都沒法干了。
但是,馬老板說的那個什么微信群,二驢子還沒弄懂是個什么東西。他湊到馬老板跟前,“馬老板,我對這些真不是很了解,您可以先給我介紹一下嗎?等我買了手機,再加您微信。”
為了以后二驢子能夠繼續干下去,并且收了廢品,都到他這里來賣,馬老板非常耐心的告訴他,買了手機以后,點這里,點那里,但這二驢子,可不是一般的笨,教了半天,二驢子還是一頭霧水。劉哥悠悠的說:“現在教也白教,等你買了手機,玩上兩天,全會了。”
于是,二驢子也不再糾結于這個問題,開始談論起收廢品方面的事情。當真是,沒有干的時候,覺得收個廢品,真沒有什么,可是干上之后,才發現需要了解的東西太多了,簡直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通過這次吃飯,二驢子感覺獲益匪淺。
酒喝的差不多了,招呼飯店老板下面,不大一會兒,熱氣騰騰的三碗牛肉板面端了上來,這牛肉板面,用海碗裝著,銅錢厚,皮帶寬的面條,在碗里來回折疊,大也是那種一根面。大碗的量,差不多有家里飯碗的兩碗,上面放了幾片油菜,二驢子找了半天,也沒看見那牛肉在哪里?看樣子,那紅通通的鹵水大概是牛肉或者牛油鹵的,里面還點綴著幾個嬰兒小指頭大小的紅辣椒,二驢子以前沒吃過這種面,甚至是頭一次聽說,他還在給這碗面相面,劉哥和馬老板已經不顧面條燙嘴,低頭大口大口的吃上了。
“你們沒覺得這個少點什么嗎?”二驢子小聲的問。
馬老板邊吃邊說:“你是不是想說,這牛肉板面,怎么看不見牛肉啊?”
二驢子點了點頭。
劉哥咽下去嘴里的面條,用筷子指著二驢子的面條,“人家都是這么賣的,快點吃吧,涼了就不好吃了。”
馬老板沒有理劉哥的話,接著自己剛才的話說:“其實這話很多人都問過,你聽人家老板怎么說?”
二驢子瞪著小眼,支楞著耳朵,聚精會神的聽著。
馬老板點上了一支煙,深吸了一口,自以為瀟灑的吐出來一個大大的煙圈,玩味的笑著說:“人家板面老板問:你要買兩個老婆餅,老板是不是還要把老婆送給你?你要點一份夫妻肺片,難不成,還真要把我兩口子的肺從肚子里掏出來,給你炒了吃嗎?”
二驢子一聽笑了,“這老板還真逗。”
“對呀!要不然就不是正宗的嘛。”老劉把最后一口面塞進嘴里,含混著說。
二驢子用筷子調了調稍微有點坨的面,咬了一口,板面很硬,鹵水又咸又辣,但是吃起來,很對北方人的重口味兒。就連二驢子這平時不怎么愛吃辣的,沒注意吃進去一個小辣椒,都咬著一股香味兒,二驢子不禁點了點頭,確實好吃。尤其這個面給的量,二驢子一直覺得自己的飯量算是大的,但是吃完這一碗面,渾身舒暢,感覺連晚飯都可以省下了。
吃完了飯,馬老板自己走了回去,二驢子想請劉哥幫著一塊兒去買手機,劉哥連連擺手,拒絕說:“你要是向我問些收廢品的問題,我倒是可以說說。可是手機這種高科技的東西,咱這種老土可就不太懂了,說實話,現在四五歲的小孩子,都比咱懂的多。”
二驢子不再堅持,和劉哥揮手告別。
既然對于手機的了解,小孩比大人懂的更多,那就還是找王清源幫忙吧。
回到家里,二驢子娘關切的問:“今天是賺了還是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