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的茶樓酒肆里,一則驚人的消息如野火般蔓延開來。
“聽說了嗎?那奸賊楊釗被人揍得鼻青臉腫,渾身是血,活像頭待宰的肥豬!”一個茶客壓低聲音,眼中閃著快意的光芒。
“呸!這廝靠著貴妃娘娘的關系作威作福,正經本事沒有,倒想搶軍功!”鄰桌的酒客拍案而起,“李將軍、哥舒將軍他們苦心謀劃征討吐蕃,他倒想坐享其成,天底下哪有這樣的道理!”
茶樓里頓時議論紛紛。一位白發老者顫巍巍地站起來:“若是這奸賊真要搶功,老朽拼著這把老骨頭,也要去叩闕上書!就是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
“在所不惜!”眾人齊聲應和,聲震屋瓦。
一個書生模樣的青年激動地說:“吐蕃乃我大唐百年宿敵,如今將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戰機,豈能容這奸佞染指?只要放出風聲,長安百姓定會群起響應!”
“何止長安!”角落里一個商賈打扮的人接口道,“普天之下,誰人不恨這誤國奸臣?到時候必是萬民請命!”
消息如風,一夜之間傳遍長安。坊間百姓暗中聯絡,只待楊國忠出征的消息坐實,便要齊聚宮門,叩闕上書。
要知道,這叩闕上書可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即便是當朝天子,也不敢等閑視之。
---------------
丞相府內,李林甫正襟危坐,面色凝重地訓示著堂下眾官員。
“此番征討吐蕃,事關大唐國運,非同小可。”他聲音低沉卻極具威嚴,“輜重轉運,不得有絲毫差池!若有閃失,本相定斬不饒!”
“丞相放心,下官等必當竭盡全力!”
“此等盛事,下官恨不能親赴沙場!莫說轉運輜重,就是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眾官員雖不知李乾的具體謀劃,卻都明白此戰關乎國運,無不熱血沸騰。李林甫雖不能親赴前線,但若能確保后勤無虞,便是大功一件,地位必將更加穩固。
正訓話間,李岫匆匆而入。李林甫揮手示意眾人退下,待堂內只剩父子二人,方沉聲問道:“何事如此慌張?”
“父親,出大事了!”李岫臉上難掩喜色,卻故作驚慌,“楊釗那廝被百姓當街痛毆,打得鼻青臉腫,活像個豬頭!”
“哦?”李林甫眼中精光一閃,竟難得地笑出聲來,“老夫早說過,李乾不是易與之輩。楊國忠自投羅網,這不就應驗了?”
“父親是說這是李乾的算計?”李岫訝然。
“是,也不是。”李林甫捋須道,“李乾早料到楊釗吃不得苦,必會當眾出丑。特意選在街市行軍,就是要讓百姓親眼目睹。以楊國忠結下的仇怨,一旦暈倒,百姓豈會放過他?”
“妙計!不著痕跡就讓楊國忠顏面掃地,還差點丟了性命。”李岫恍然大悟,“就算貴妃娘娘要追究,也怪不到李乾頭上。”
“楊釗現在何處?”李林甫突然神色一變。
“聽說已經進宮了。”
“進宮?不好!”李林甫猛地起身,“快備車,老夫要即刻進宮!”
“父親何必著急?”李岫不以為然,“那廝不過是要去向貴妃娘娘哭訴罷了。堂堂七尺男兒,如此沒出息,豈不讓人笑話?”
“糊涂!”李林甫厲聲呵斥,已大步向外走去,“速去備車!再晚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