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篇經文中的很多觀點,周拯也覺得挺不錯。
比如那九句經文總綱。
經文總綱之三:私之欲,禍之根,且安命,后修身。
這句經文是想勸人減少自身欲望,不起貪欲就可避免諸多災禍,先安身立命,再修身齊家平天下。
經文總綱之六:避天災,有變化,躲人禍,困難多。
周拯記得,西游記中猴子學七十二變化,本初就是為了躲三災,這句經文前半句不難理解,但后面兩句
躲人禍會比避天災更困難?
除了九局總綱,這篇《白首太白經》還給出了一個境界劃分。
小穩:遇事十思而后行;
中穩:天下無人知我名;
大穩:三魂不入天地綱。
周拯自己估摸了下,人身在紅塵之中,大多時候都身不由己,自己的性格和如今身處的局勢,最多也只能做到小穩。
不過十思也太夸張了點。
這篇經文最大的價值,還在于最后記載的一門奇妙術法《神境龜息訣》,短短幾百字口訣,卻是一門無上妙法,似是暗合了超然之意。
這術法的作用只有一個,隱藏自身境界。
周拯將口訣背了下來,心底隱隱有所得,決定稍后就實驗一番。
似乎有哪里不太對勁。
周拯翻了翻經文,找到了其中一句【境界若十,藏八露二,遇人盤問,露四保六】。
李智勇那家伙告訴自己他是歸墟境二階,還是藏之后的境界?
啊這!
周拯正要去找這李智勇質問一番探探底,忽有所覺,翻到了這本經書的最后一頁,也就是那篇《神境龜息訣》的最后幾句。
經文的文字竟然在變化!
周拯瞬間起身招出圓盾,皺眉盯著這有些邪性的經書,只見那些字跡將偏旁部首各自拆分,重組成了四行偈語:
此界非吾界,此師非彼師。
前路崎嶇險,小友多穩健。
后面還有個笑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