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個小兒子是個不安分的,總愛打聽外頭的世界。
有一陣子,他認識了一個從東北來上海的人,知道了很多東北的事情,然后就一直在他面前念叨。
這書里寫的東北,跟他兒子說的東北,是一樣的。
洪掌柜看著看著,有點想兒子了。
而被洪掌柜想念的洪永祥,正身處戰場。
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為勞工們服務,也為勞工們爭取權益。
戰場的環境真的太糟糕了,比洪永祥想象中,還要糟糕千百倍。
洪永祥有時候會后悔來了這里,如果他待在上海,是不用吃這么多苦的。
但更多的時候,他慶幸自己來了這里。
在這里,有懂英文或者法文的中國讀書人幫助那些勞工,但數量太少了,遠遠不夠。
他和其他的志愿者來到這里是有用的,他們幫助了很多人。
那些跟他一起來歐洲的勞工,更是把他們當成主心骨。
他們團結在一起,在戰爭中發揮自己的作用,還努力學習。
只要有空,洪永祥就會教他們讀書認字。
戰場太壓抑了,找點事情做,能讓他們不去想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
“洪先生,這里的孩子,到了晚上能開著電燈看書做作業,你說我們的孩子,將來是不是也能這樣?”有人問洪永祥。
洪永祥道:“肯定可以。”
“洪先生,你說云景先生,這會兒是不是又寫出新書了?也不知道她寫的新書是什么,好不好看。”又有人道。
洪永祥笑起來:“她肯定已經寫了新書,她寫的新書,也肯定好看。”
他們一邊說話,一邊看天空。
這里的天空,瞧著跟上海的天空,也沒什么不同。
洪永祥看著看著,閉上眼睛睡了過去。
剛結束一場戰斗,他真的太累了。
這天,因為高漢林送報紙的行為,《上海日報》印刷的八千份報紙,全都賣了出去。
而很多人在看過這份報紙之后,默默地將其中那張刊登著《夢游莫斯科》的報紙抽出,同時打定主意,明天要繼續購買《上海日報》。
他們對這部小說充滿期待,如果這部小說后面的內容能保持水準,那么這些報紙,值得被收藏起來。
第二天,《上海日報》依舊印刷了八千份,但已經不送報紙了。
高漢林雖然有錢,但他全靠父兄接濟,手上的錢是有限的,沒辦法一直送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