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有心合作,同時,
對東興的《夢游莫斯科》一書,
也愈發敬佩。
“這東興目光之長遠,
遠勝常人!”
“之前我還當云景是一位高官,現在想想,她寫的只是新穎些的小說,
這東興卻不同,他眼界開闊,非常人能比?!?/p>
“東興極有可能身居高位!”
“即便他不是身居高位,他也必然經歷過許多事情?!?/p>
……
在眾人的議論里,《夢游莫斯科》這本書,在十天內全部刊登完成。
這書前面,寫的是分田地,寫的是如何讓百姓獲得溫飽。
而這書的后面,寫的是科技,寫的是工業。
莫斯科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他們長大后,就開始研究各種東西。
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將巨大的俄國的各個地方串聯起來。
按照書里所寫的速度來算,北京到上海,也只需數個小時。
除了火車,還有飛機。每個大城市都有機場,人們放假時,便可乘坐飛機出去玩。
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工作,不停地生產各種物資,工業品的價格越來越便宜,普通工人的年收入,都能買得起一輛汽車。
當物資變得充足,計劃經濟不復存在,人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主角附身的工人一開始還在為擁有一輛自行車而高興,后來卻已經開上汽車。
十天,不過短短十天,《上海日報》的讀者,就看到了一個大國的崛起,看到了他們向往的未來。
與此同時,高漢林也被政府的人找上門。
只是高漢林有背景,所以政府這邊倒也并未對他如何,只是不許他再刊登東興的小說和文章,說是他若再犯,就封了《上海日報》。
高漢林爽快地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