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戴了個瓜皮帽,嘴里沒剩幾顆牙的老人要了一碗餛飩,正跟人說這家燒餅的來歷:“這燒餅,是從麗水衢州那邊傳來的,他們有些地方叫烤餅……”
可惜,沒什么人聽他說話,另外幾個正在吃燒餅的人,討論的是《穿成包身工》這篇小說。
“《穿成包身工》這個故事,越來越好看了!”
“曹可欣懂得真多,她靠著賣炸雞賺到第一桶金,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辦鉛筆廠!”
“這書里提到,后世的人早已不用毛筆,連鋼筆都沒有多少人用,大家用的是方便使用,出水順滑水筆,也不知道那水筆是什么模樣的。”
“這本書著實(shí)好看,我看著曹可欣做生意,就想自己也去做一做。”
“我喜歡書里寫到的未來。”
……
那個講述燒餅的來歷的老人聞言很不高興:“一個女子胡思亂想之后寫的小說,你們竟還討論得熱火朝天!這種離經(jīng)叛道,寫一個女子拋頭露面做生意的小說,就不該被刊登出來!”
老人這么一說,立刻就被早餐店里所有的人圍攻:“不刊登這樣的小說,難不成要刊登你寫的?”
“小說只要好看就行,你管它寫的是什么!”
“有本事你也寫一本出來!”
“你覺得人家寫得不好,可人家的小說,洋人都喜歡看。”
……
《穿成包身工》這本書,比桑景云之前寫的小說都要長。
也因?yàn)檫@樣,這本書里有更多的細(xì)節(jié),描寫得更為真實(shí),曹可欣的成長和奮斗,也更讓人有代入感。
這個時代小說很少,這本書又足夠新穎,因此,積攢的讀者越來越多。
再加上馥郁堂的爆火和曹可欣炸雞的出現(xiàn),如今在上海,有半數(shù)的人都知道出現(xiàn)了一本小說,寫的是一個未來的女子,穿越到這個時代。
雖然依舊有人批判這部小說,但在云景本身是女子的情況下,她這么寫,似乎也沒什么不對。
更何況云景之前寫的小說,都被翻譯成英文了!
云景如今在上海的名氣,更上一層樓。
戴瓜皮帽的老人有些生氣,可惜沒人搭理他。
而這時,報童抱著一堆報紙跑來,將其中一份遞給燒餅攤的老板。
這個燒餅攤的老板,每天都會買一份《新小說報》,給自己的兒子看。
而他的兒子,還會給來這里吃飯的食客讀報。
此刻,食客們瞧見報紙,紛紛詢問店老板,他的兒子何時起來。
眾人正說著話,一個十多歲的少年下了樓,拿著報紙開始給食客們讀報。
而等他讀完這份報紙上連載的《穿成包身工》,自然也讀到了后面的廣告。
食客們震驚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