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凌此番并沒有以皇帝的身份去壓馮去疾,而是心平氣和,以事論事。
馮去疾皺眉:“陛下從何處看出此子有經國之才?臣觀其平平無奇,咸陽才子何其多,陳平又算得了什么?”
王綰也跟上輸出:“科農令出現貪污枉法,朝堂之上,陛下并未降罪與他,可他身為科農院院長,管理屬下不嚴,也是失職!”
趙凌雙眼微微瞇起,陳平識人之術,審時度勢,他已經見識過了。
無論是大局觀,還是為人處事,皆是上乘,只是他的確沒有什么值得稱道的建樹。
北伐匈奴,陳平雖然是被調去鍍了金,但那一戰,蒙恬和韓信勢如摧枯拉朽,陳平的確也從中出謀劃策,卻也算不得驚艷。
任職科農院期間,也未出政績,因為科農院的科農令都是趙凌門生,他們前往郡縣,大都做得井井有條,這功勞也不好安在陳平身上的。
如今王綰又抓住科農令貪污枉法,按理說,陳平的確是該罰,但趙凌憑個人喜惡,直接沒有降罪陳平,不罰便算了,反而還讓他管理尚學宮。
趙凌在兩人的言語攻勢下也短暫的沉默。
只不過他并不是動搖了,他知陳平的能力。
可如今天下已定,皇帝賞罰皆需有由來,僅僅因為熟知歷史便直接重用某人,對皇帝而言,其實并不是一件好事。
賞罰不公,人心便要散的。
過分偏袒某位臣子,的確是霸道,卻不是皇道。
趙凌當了快半年的皇帝,也逐漸成熟。
他明白了始皇帝當年的不易,也明白若要長治久安,便不可任性而為。
科農令出現貪污枉法,身為院長的陳平難辭其咎。
莫要說什么人太多管不過來,身居高位,便要承擔一些責任。"